...

《雲端之上》

看完了伊朗導演馬基德·馬基迪的最新作品《雲端之上》,心裡可謂是五味雜陳,不知道該如何言說。

它讓我想起了我很喜歡的一部日本電影,改編自最果今夕的詩集《夜空總有最大密度的藍色》的同名電影,由石橋靜河和池松壯亮主演,可以說是近年來,最能夠揭露都市生活的孤獨與無奈的電影。

在最果今夕的詩集裡面,記得有一首叫做《月亮表面的詩》,裡邊這麼寫到「孩子,分外殘酷。月亮隻說明一件事:盡管厭惡,你也未曾想要殺死你,不過因為,我早已不是孩子。」巧合的是,在馬基德·馬基迪導演這部《雲端之上》,我似乎也可以窺見到這一個主題。

由他的執導的這部印度電影,和往常的印度電影很不一樣,并不是一部歌舞片,而是一部揭露現實,批判現實的電影,可他又偏偏不走尋常,他并不以尖酸刻薄或者殘酷的鏡頭去面對這種無奈的現實,卻把這種讓人感到窒息的鏡頭,用另一種極其自然的解讀方式表達出來。

...

埃爾米和“仇人”的女兒

整部電影觀看下來,它的氛圍,它的主色調,都像它的片名一樣,顯得輕盈又像是一場流動的印度“盛宴”,整部片都猶如遊走在雲端之上一樣,行雲流水般的感覺,不隻表現在音樂,還有場景的轉換,人物整體情感變化。

如果說,白雲能給人以遐想,大海能給人以沉靜,那麼這部片,雲端之上則是不可觸得的陌生領域,雲端之下,水域兩邊,卻是各自不同的命數。

片中,年輕的男主角埃米爾,是一個販毒的小混混,從小就沒了爹娘,本來和姐姐塔拉一起相依為命,沒料到姐姐嫁的人卻是一個酒鬼和暴力狂,每一次喝醉之後,都要對他和姐姐拳腳相加,在忍無可忍之後,十三歲的他獨自一人離開了姐姐家,從此和姐姐斷了聯系。

沒想到,再一次見面,卻意外的把自己的姐姐送進了監獄,姐姐為了他的毒品和自己的老闆起了争執,最後誤傷了自己的老闆,被判入獄,慘遭終身監禁。

他不得不為了救姐姐,铤而走險,繼續做“生意”,還要在醫院照顧這位“仇人”,免得因為他的死去,姐姐沒得昭雪,末了,連帶“仇人”的母親和他的兩個女兒,祖孫三人都得由他照顧。

...

姐姐塔拉

當他遇見姐姐的那一個晚上,他說他喜歡看天上的月亮,因為看到月亮,他會想起自己的媽媽,他會想起兒時的生活,想起自己的家。

他就像一個渴望愛的小孩子,外表馴婺不羁,内裡善良幽默,面對生活的苦楚,一點也不妥協,如果不是出生在于這樣一個悲劇性的家裡,也許他會成為一個大有作為的青年,每當看到他跳舞,做鬼臉逗小孩子笑,你都會覺得他真的是一個鄰家大男孩,他和我們見到的那些男生沒有什麼區别,可是受生活所迫,他不得不去做一些犯法的事情。

電影的運鏡也是跟着他在跑,在移動,他視線所及的範圍,他身處的環境,都可以讓我們看到這個印度的美與醜,兩極分化與貧富差距,集市,碼頭,醫院,監獄,泥潭,無一處的敗筆,就好像他在朋友家的陽台告别那一幕,漆黑的夜空中,隻有水那一邊是高樓大廈,璀璨燈火,岸邊的他們,隻能生活在髒亂差的水深火熱中,在逼仄與苦難中匍匐前行。

...

祖孫三人

獄中的姐姐,除了無處申訴自己的冤情,還得給自己的獄友照顧小孩兒,一個從出生就在監獄裡度過的小孩,連天空是什麼也不知道,唯一的好朋友是一隻髒兮兮的小老鼠,可是他也想要見識月亮,在媽媽死去之後,能夠見到月亮一眼,将是他活着的希望。

姐弟兩個人,分處兩種不同的艱難環境,最後卻一樣的都在展示他們的善良與溫柔,埃米爾不得不想方設法保障“仇人”家人的溫飽與安危,即使動過壞念頭(賣掉“仇人”的大女兒),也轉瞬即消。姐姐塔拉,用盡心機,懇求獄警,也隻為小男孩喬杜能看一眼真正的世界,換一場暴風雨後安喜。

即使他們的生活烏雲密布,慢慢的卻也各自感受到家人的溫暖,勇于面對生活的逆境,帶來了始終閃耀着的人性光芒,誠如本片的作曲,著名配樂大師A·R·拉赫曼所創作的音樂一樣,跌岩起伏,卻也處處充滿着華爾茲一樣浪漫的弦樂,最後也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楚門的世界》告訴我們,「有時候世界雖然是假的,但并不缺少真心對待我們的人。」不管黑暗如何蔓延,有月空的世界,就有光亮,也因為是這樣,有絕望的地方,就會有希望産生。或許,《雲端之上》,也是一部這樣緻郁又治愈的電影吧。

...

埃爾米和姐妹倆

...

塔拉和小男孩喬杜

...

雲端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