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物質》短評

一次幸運的機會,在馬原課上張老師給我們播放了一部名為《暗物質》的電影,或許是因為我不是留學生的緣故,在電影前半部分沒有産生多少共鳴,反而覺得這部電影的剪輯節奏上給我留下很多疑惑。但随着劇情發展,電影對觀影者傳達的劇本路線越來越清晰,感同身受的程度也便越來越強,直到結束後,我還對這部電影的結局意猶未盡。

如果你看過19年一度被捧上神壇的《小醜》,又或者是同年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的《寄生蟲》,你很容易發現它們與這部07年《暗物質》的結局有極強的共通性——極具戲劇化色彩。《小醜》中亞瑟在脫口秀錄制現場從鮮紅色的西裝外套裡掏出手槍對着主持人莫瑞的腦門眼開一槍;《寄生蟲》中金基澤在暖陽沐浴下的生日派對上拿起小刀往樸社長的胸口狠狠刺去;《暗物質》中劉星在同學心潮澎湃演講的學術會上用手槍親手葬送了朋友與教授的生命。這種突兀式殺人的戲劇化結局往往會讓觀影者覺得非常反社會與毫無邏輯性,但卻正是因為這種沒有邏輯性給我們帶來的震撼感,才讓我覺得特别現實。前兩部電影以貧富差距作為背景,《暗物質》以理想與現實的差距作為鋪墊,将主人公的情緒從電影開頭一直壓抑到高潮爆發,最終導緻悲劇的發生。

回到電影《暗物質》本身,劉星正如他名字一樣,他想在留學生涯中有所作為,不辜負父母的期望,但自身“美國夢”的熱忱被狠狠地敲碎在現實問題上。最熱切的研究被給予否定,周遭的環境與自己格格不入,憧憬的生活離自己漸行漸遠等等,越來越多的問題在劉星心裡堆積,也就喪失了對這個世界的期待感與責任感,既然沒有了責任感,那麼對着陌生人的腦門開槍也可以無動于衷了。正如電影台詞所說“宇宙不是無端爆炸的,它需要一個引體。”,電影的悲劇亦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