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言
本周《小醜》上線了。帶着欣喜觀影,本以為它會像一部短小精悍的哲學書,帶來醍醐灌頂的啟發。最終才發現它隻是像皇帝新裝裡的孩子,沒有高深奧秘,隻是把赤裸裸的現實,我們熟視無睹,早已麻木不仁的現實,樸實地說了出來。
在虛構的哥譚市中,阿瑟·弗萊克妥協與反抗着,最終蛻變為小醜,達到了高潮。
影片結束後,自己想起了那位《醉鄉民謠》裡,在真實社會中反抗與妥協着的勒維恩·戴維斯,從始至終也沒有達到自己的高潮。
兩位落魄者的故事,兩種藝術的表現手法,兩次觸動了心中的理想與現實。
妥協着:亦真亦假的小醜
阿瑟·弗萊克有一個成為喜劇演員的藝術夢,遺憾的是,他出生在階層的底部:無法在莊園裡玩耍,隻能在垃圾老鼠成堆的街區徘徊;家裡沒有頂天立地的父親,隻有一個無能并家暴的男性;得不到人們的認可,隻能得到語言和行為的施暴。

但他仍然相信美好,妥協着:面對自己的不受歡迎,他在筆記本上記錄并學習流行的喜劇演員,從蹩腳的動作到大家喜歡聽的黃色笑話;面對母親對精英階層抱有的希望,他選擇了寄出每一份信件,查看每一天的郵箱;面對心動的女性,他選擇了沉默,遠遠凝視;面對同事的栽贓嫁禍,他選擇了容忍;面對上層人的暴力與事後的冠冕堂皇,他選擇了示弱。他選擇對世界微笑,卻沒有得到世界的溫柔相待。

最終,他反抗了:選擇新的妝容,隻表現自己的喜劇藝術,拆開充滿騙局的信封,直面心動的女人,将槍口指向貪婪虛假的人,在水深火熱的底層中,他成為了哥譚市暴動的領袖,一次次希望的破滅,讓他成為了小醜。

阿瑟妥協着,反抗帶來的幕幕悲劇,超越了我們能夠理解的道德與世俗,讓人深思與悲憫。

導演曾在采訪中說:“我聽到了許多人的看法,他們都是對的,希望每個人對電影都有不同的解讀。”
影片中,阿瑟是一個精神病人,他的生活中,幻想與現實,謊言與真相不斷交替,也不斷地打斷觀衆們的猜想與理解。
傑昆·菲尼克斯精湛的演技,整塊屏幕陰沉的色調,單調的大提琴聲,階層之間,舞台上下色彩鮮明的對比,構築了一個似真似假的世界。

也許阿瑟的确成為了小醜,成為哥譚市虛僞正義的對立面,但也許阿瑟的生活裡什麼也沒發生,一切都是腦海中的幻想,如同《白日夢想家》裡沃特滑稽的白日夢一樣,隻不過作為精神病人,他的夢太長,渺小又宏大。

阿瑟是一個人嗎?小醜又是一個人嗎?真實與荒謬,帶來刺骨的悲痛。
反抗着:真真切切的戴維斯

勒維恩·戴維斯也是一名藝術家,一位底層的民謠歌手。
他的人生可以說是失敗至極:他曾是二人組的一員,好友卻自殺離他而去;他居無定所,平日隻能住在朋友家中;有一份理想,想做自己的音樂,大衆卻不喜歡;與朋友關系鬧僵時,卻發現對方已經懷上自己的孩子;選擇去芝加哥尋找一份工作,經曆一路艱難困苦,劇院老闆卻告知他:“你的作品沒有商業價值。”。最終,他還是回到了過去那家老酒館,仿佛一切都沒有發生。

作為科恩兄弟的音樂片,《醉鄉民謠》每一個鏡頭,都像一個竭力嘲笑戴維斯的人,他的生活是那麼平淡無奇又失敗。色彩暗淡,沒有情節的高潮,沒有激昂的配樂,也沒有最後的救星,甚至沒有理想的勝利,隻有一個真實到殘酷的平凡的故事。
特殊的情調,讓幾首平淡的歌曲顯得那麼動人

他内心深藏着對于音樂獨特的理解與理想,他不願妥協,隻能反抗着。不高不低的悲情充滿了整部影片,已經讓人無法辨别其他感情的存在。

戴維斯生活在一個真實的世界,這裡沒有哥譚市,看不見滿地垃圾與精神失常的人,看不見無比邪惡的資本家,看不見群群反抗者,看不見那麼容易動搖的政府,更看不見成為小醜的機會。
這個龐大的世界,運行得讓人無法理解,單調得如嚼蠟一般。在這裡,大多數人選擇了妥協,選擇麻木,為了生活下去,為了減少痛苦。

喪得不行的人生态度,是戴維斯最後的反抗,保護着,那真正讓自己享受的音樂,那僅存的理想,那像腹中胎兒的歌曲。

結尾,不難料到,戴維斯隻能妥協,為了生計,也不得不唱着自己不喜歡的歌。

我們的理想與現實:于是便有了藝術
“我看到一個人追逐着地平線;
一圈一圈 他飛快地加速
我困惑不解究竟;
便貿然闖到他的眼前,
‘這是徒勞,’我說,
‘你永遠無法——’
‘你說謊,’他喊道
接着又跑下去”
————《藝術:讓人成為人》

理想總是源于現實:或是和諧共處的社會,或是深入靈魂的友誼,或是見識瑰麗的向往,或是創造美好的沖動,或是向往自由的殷切,或是每一份熱淚盈眶。
追求彼岸的美好,給了我們反抗條條框框的力量。
而我們或多或少總是被強大的現實擊倒,或是就業,或是住房,或是婚姻,或是子女,或是階層,或是社會,或是資本。
痛苦,無奈,落差,逼迫我們妥協,選擇麻木,選擇蒙蔽雙眼,過着不像人的生活。
于是便有了藝術。
那份誕生于人類之中,不随曆史改變的痛苦,在每一個時代,激發着一位位反抗者,他們渴望生活,站在兇猛海浪面前,自信地高呼着,歌唱着,釋放着。他們可能被稱為傻瓜,瘋子。他們可能永遠無法實現自己的理想。

但正因這份藝術的存在,才給予從古至今無數悲痛之人以避風港,以啟示錄,真真切切地推動文明的進步。

結語
小醜是虛構的,而戴維斯是真實的。
走向小醜之路是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懸挂在我們頭頂,警示着階層固化帶來的矛盾與社會人文關懷的必要。而走向戴維斯之路,則是一首隐藏在悲情下的無聲贊歌,獻給所有平凡的,追求理想的反抗者,獻給那段選擇燃燒的日子。
獻給我們。
盡管我們終将妥協。

如果喜歡作者的文章,請關注新生的WeChat公衆号【參尋】,談論遊戲,影視,音樂,思想。
也許,你會找到屬于你的驚喜。
無廣告,無利益相關,隻有心靈的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