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天:蘋果

為了将蘋果順利的從二樓陽台滾下,阿巴斯對環境做了一些修整,蘋果順利的滾下陽台,阿巴斯的目的達到了,他也笑了。

第二天:陽光明媚的一天

一個普通的台階,為了畫面的美觀,阿巴斯在台階上布置了一些野薄荷,如果看電影的時候觀衆或許并不會察覺到,但阿巴斯認為這很真實美觀。

賈法·帕納西任副導,感覺這個地方有邏輯錯誤,阿巴斯說出了自己的理由。

紀錄片的拍攝團隊是日本人,當電影中的小男主角法紮面對紀錄片拍攝鏡頭時,阿巴斯對法紮說有沒有什麼話想對日本小朋友說,法紮問你們那有羊嗎?阿巴斯問你還有其它問題嗎?法紮問你們那兒有牛嗎?阿巴斯說他們有牛,你再問一個。法紮的問題太可愛了。

阿巴斯拍戲時很會與演員互動,從演員自身的經驗體會來拍戲。

整個電影制作團隊不到二十人,很小規模的制作模式。

第三天:規定

飾演電視節目導演的巴紮在接到阿巴斯的邀請後,阿巴斯并沒有給他看劇本,說演完之後可以給他劇本,巴紮也尊重阿巴斯的意願。

阿巴斯的坐姿和塔可夫斯基的坐姿很像。

第四天:之字路

外景拍攝時,阿巴斯會照顧到整個拍攝空間的真實性,會安排一些生活化的場景,有一個比較有意思的點是,隻要畫面中沒有出戲的情況,他就不會喊卡,希望盡量的保證那個環境的真實性。

阿巴斯很會選演員,法紮有着非職業演員中的靈性,而巴紮的演戲痕迹比較重,這對于追求自然主義的阿巴斯來說是不能接受的。

第五天:尋找外景地

在樹林裡,阿巴斯安排法紮的任務,但在某時法紮似乎也成了一名導演,我分不清阿巴斯和法紮誰在導戲。

第六天:準備

阿巴斯在拍攝前将原有的木橋破環掉,把它移到了另一處,移完後的場景缺少了原有的真實感,阿巴斯沒有太多笑容。

第七天:拍攝

沒有看到阿巴斯拍攝的畫面,導演也給觀衆留下了一個空間去想象拍攝的畫面,伴随着歌聲和阿巴斯式的車内長鏡頭,我們也結束了觀看阿巴斯劇組拍攝的七天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