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完了大結局,令妃衆望所歸地登上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寶座。
可是我卻感受不到勝利的欣慰,哪怕是甄嬛那種孤膽英雄終有善報的勝利也好。
大概是因為,我在最後幾集被阿佘的繼後強烈圈粉,并以她的視角審視了全劇的結局。

(此文謹以《延禧攻略》視角出發,與真實曆史人物原型無關)
盡管繼後那拉氏陰險詭谲的時候令人脊背發涼,但全劇看下來,更多的是被她整體的人格折服。她留給我的印象始終不是《甄嬛傳》皇後和安陵容那種“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的可憐,相反,我非常敬佩她。
「堅持的信仰」
那拉氏堅持的信仰,70集都沒有變。
從出場,那拉氏就不知第幾次婉拒了母親,期間弟弟父親出事都沒有出面。不僅自己從不主動幹預家族政治,還對親人的徇私表達批評,這是她心底恪守的後宮女子不得幹政的慎獨,甯願用笨辦法(賣首飾、辯是非)也絕不越雷池一步。作為一個位高權重的後妃,能幾十年堅守這樣清明的覺悟和優良的教養,實在是清宮劇中的一股清流。

第64集時,那拉氏與令妃達成協議,絕不傷害紫禁城裡的孩子。我固然欣賞富察皇後對後宮的孩子都能視如己出,那是基于她生性仁厚;但同樣欣賞繼後的風度,事實上她在餘下的生命裡的确做到了。在我看來這是一種更值得敬佩的精神——感性的呵護易,理性的守護難啊。
至于她對皇上的愛,我相信不是演給任何人看的。隻有真的愛,才會隐而不發,于是才會甯可忍受喪親之痛,也不願給為難皇上;隻有真的愛,才會讓一個何其理性的人癫狂——其實在南巡陰謀敗露後,她若還有一絲說話的機會應該集中火力為自己的清白辯護,而不是痛斥與作案無關的令妃,徹底喪失了最後一次被信任的機會。可正是因為愛得太深,生死關頭想的竟不是如何辯白,卻隻在乎皇上是否還愛她。若不愛了,則事實是什麼都懶得分辯。沉穩持重數十年,到頭來竟以斷發收場,足見其信仰之深,被摧毀時便再無生趣。
「皇後的能力」
那拉氏做皇後的能力,甩富察于千裡。
故事前段,富察皇後被評選為“史上最好的皇後”,因為她寬容,仁愛,溫柔,體貼。
富察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好人,但卻不是一個稱職的皇後。富察氏定義的“做好皇後的榜樣”,更多是做好“男權主義的附屬品”。她恪守婦道,循規蹈矩,勤儉節約,敬母愛子。如果生在民間,她應該會是一個令人稱羨的賢妻,但作為皇後,她過于單純,手腕不足,無法很好地識别人心,保護不了自己和身邊人,生命的底色便成了“悲”。

那拉氏也許是一個壞人,但她确是一個稱職的皇後。
曆史上的那拉氏固然不如富察氏那麼得人心,劇中也有不少黑化的情節,但知乎上有一個評價,叫“繼後是真的把【皇後】當作一個職業在做”,不禁戳中笑點但又覺得很有道理。
那拉氏很好地平衡了“規矩”與“破立”的關系。她恪守後宮從不涉政,卻在自己的轄區裡用精明的手段進行了治理。同是治理六宮,富察氏更多的是以懷柔之心安撫人心,卻難免招緻不公之怨;那拉氏卻采用了恩威并施的策略,用利益平定人心,且不懼身後評。
十六年皇後生涯,那拉氏是在用青春經營這個叫後宮的公司。從後勤治理,到婚喪嫁娶,皺紋出來了,說話也越發忠言逆耳,卻依舊堅守着管理的本分。結果大豬蹄子皇上還嫌煩,真是心疼皇後。

「胸懷與手腕」
那拉氏的胸懷與手腕,能與男兒争高下。
一來,那拉氏有着先進的理念。
在内務财政上,深宮女子最多也就隻能想到節流,但那拉氏将目光對準開源,用經濟思維治理内務,财務水準極高,跟領導彙報前還做好了方案,聽得太後領導不停點頭稱贊。那一刻我真想高呼她為“輝發那拉·探春”!

二來,那拉氏有男子氣魄。
其實在在蝙蝠夜襲那天,所有人都倉皇而逃,唯獨那拉氏表現出異常的鎮定,當機立斷救下太後,太後就誇她“身上沒有女孩子嬌滴滴的東西,像一個男人一樣果敢堅毅”。
她在施粥赈災現場發表那番振聾發聩的演講,果然表現出了巾帼不讓須眉的氣場。其實一個純善的人,是很難做好管理者的,因為一個人都不希望得罪,到頭來隻能委屈了自己。而那拉氏這樣能恩威并施,雷厲風行的人,卻能真正将政策推行下去。

最後,那拉氏是有大胸懷大眼界的人。有一幕是她一個人像先皇後那樣站在宮牆上。她剛因自己顧全大局而未能庇護家人,失去了最後一個親人。但是她望着偌大的紫禁城,看了一會,就冷靜地從樓頂走了下來。她知道自己需要更大的權力,知道要如何籌謀才能實現目标。這已經不是一個小女人的情懷,這已經是一個政治家的格局。我想到了孝莊文皇後孤兒寡母引而不發直至将子孫兩輩送上權力巅峰開啟末世最後一個盛世,想到了探春的判詞“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運偏消”,隻可惜她終不是男兒,不然一定能在朝堂之上施展更大的抱負,而不是隻能在宮闱深處玩弄權術罷了。
綜上,劇中的那拉氏可能不是一個好人,但她是一個能人,一個憑借強大内心和胸襟手腕,來規劃人生和大局的人。而我,大概更仰慕這樣的人格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