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着蹲在家的日子裡,一口氣看完了六集,和所有觀衆一樣對婚姻和生育都産生了莫大的恐懼,甚至産生了一種溺在水中即将要窒息的感覺,恨不得沖進電視劇中為那個垂着頭的女犯人說話才能一解心頭之恨。但我認為,這部電視并不是想着重體現喪偶式育兒,因為真正壓垮女主角的不是育兒的勞累,而是周圍人的不理解和她日漸摧毀的自我認可。

來自母親的同情,無論是言語中透露的鄙視還是箱子中夾帶的錢,都透露着居高臨下的态度,似乎在說看吧,不聽我的話你過不好。婆婆會幫忙照顧孩子,會教你食譜,但那些絮絮叨叨卻像無形的匕首插進一個新手媽媽的心,母乳夠不夠,孩子發育好不好,晚上能不能睡整夜覺,這些瑣屑成為了衡量一個媽媽是否合格的标準,而做得稍不如人,似乎就成了次人一等的母親。關于母乳多不多這一點,我在月子中心看姐姐的時候,親眼見到她是如何為這一點而沮喪的。長輩們感歎地看着奶瓶裡的産量,就像在看整個國家的糧食産量一般扼腕歎息,是不是不夠啊,隔壁房間的媽媽怎樣怎樣。對于才剛做媽媽的人,沒有人關心她疼不疼,隻管小孩口糧夠不夠。

至于劇中的丈夫,這種男人并不少見也不算可惡,甚至在渣男遍地跑的現實生活中幾乎算上乘了:會體諒妻子,會“幫忙”照顧小孩,但他内心深處認為家務、養孩子由女人負擔是理所應當,男人之所以會形成這種觀點,是由整個東亞社會共同培養而成的。雖然反對這種觀點,但少見不怪,真正讓人厭惡的是他自诩為好丈夫的态度,處處打壓女主,“不要勉強”、“你會被人笑的”,“不要做超出自己能力範圍内的事”。在丈夫沒有介入育兒之前,女主明明能夠把一切處理好,反而是因為他的挑三揀四處成為了一個“壞人”、“一個不合格的母親。”該怎麼形容這種憋屈,做了最辛苦的事,還有聽十指不沾陽春水的人來教育你該怎麼做!

所以,是周圍人的目光令女主角奔潰,他們将育兒視做每一個媽媽必備的生存技能,因而忽略她們的辛勞、痛苦,也不願意接受她們會奔潰的事實,一味地說你不要硬撐了,也許你真的不行。這讓女主徹底失望了,内心裡甚至就認同了——我不配做一個母親,這就是對一個人自我和自信的徹底摧毀,讓她自己認同自己的無能。

所以,我覺得是結尾女主角的清醒過來的反應将我從溺水的窒息感中打撈了出來,終于能呼吸到一口新鮮空氣,因為她意識到了自己和周圍人的問題,母親和丈夫用愛控制她打壓她,社會關于normal的觀點綁架着她,而她過去并不思考,隻是順應,隻為活得輕松。當她意識到了問題,即便一切困難并不會迎刃而解,卻迎來了有可能發生變化的轉機。

可以理解為什麼很多人認為結尾爛尾了,因為并沒有像《半澤直樹》那樣成為爽劇,如果要爽,犯人的減刑一定不止兩年,而女主也必然得離婚離開家庭。但我認為這并不是解決女主困境的方法,她愛孩子也希望自己成為一個好媽媽,但她也該允許自己有喜怒哀樂,像一個新手一樣屢犯錯誤,因為沒有天生的母親。所以當她從打擊中清醒,知道自己根本不是沒有能力,或者沒有資格做母親時才能得到釋懷。至于婚姻,一個有獨立意識的女人,無論是離開丈夫,還是幫助丈夫也一起成長都是可以接受的結局。

最後說一句,也是提醒自己,如果累要發洩,如果被貶低要反駁,如果犯錯也要寬恕自己,做父母是修行,是學習,而不是天生理所應當的,尤其是母親。母親需要的應該不是可憐、同情而是接納、認同和感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