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孑然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年初爆發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蔓延在中華大地。春節本該是舉國歡慶的日子,現在籠罩在疫情的恐懼之下。武漢封城之後,各個地方人人自危,難以計數的損失,無法衡量的心理壓力,整個事情仿佛一個災難片活生生的上演。我們習慣了安逸的環境,總覺得悲慘離我們很遠,即使21世紀依然有戰争,也或許隻是一條新聞的感觸。可那些親身經曆的,是和我們一樣的人。回顧曆史,有多少和平。今天發生的一切,或許可以讓我們去反思,那些習以為常的生活,其實有多珍貴。光是活着,已經是一件奢侈的事了。《鋼琴家》裡的史标曼,穿過二戰,作為一個波蘭人,猶太人,受到納粹的迫害,如同過街老鼠一般苟且偷生。

...

        很久沒看關于二戰的片子了。在這之前印象最深刻的是《美麗人生》,那是一個披着喜劇外殼的悲劇,集中營的殘暴與一個猶太父親對孩子的守護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相比較而言《鋼琴家》或許是一種更溫和的觸目驚心。德國人,波蘭人,猶太人,俄國人,不論哪個群體,都沒有刻闆的去描畫,整個場景也顯得更加立體。但人類的惡行,無論是随便扔出窗外的老頭,還是射殺取樂倒在血泊中一排排的人,真實的如同記錄片,鋪開了整個電影。鋼琴家原本是尊貴的,優雅的,而二戰時的他破爛不堪,掙紮着去生存,像一個乞丐一樣流竄逃亡,在病床上呻吟,即便如此,看到一架鋼琴師,他還是彈了起來。那個畫面,莫名的有一種美感。我想不清那是什麼,或許是一種還沒有消失殆盡的人性的尊嚴,又或許是難以生存下去時對明天的希望。

...

        整個影片的高潮大概就是納粹官員發現他時,沒有直接殺了他,而是讓他彈一次鋼琴。粗糙的手,瘸着的腿,破爛的衣服,然而彈奏出的是令人震撼的音樂。我看到的似乎是一個高貴的靈魂居住在破敗的驅殼中。我不知道那個軍官後面為什麼要幫他,或許是因為這場演奏,也或許是因為對生命的悲憫。

...

        一切都結束了。俄國人來了,納粹人被抓了起來。那個軍官,似乎一直在期盼這鋼琴家去救他。然而沒有。所以說,高貴的靈魂也并不高貴。如何去評價這些人,有在危難中逃跑的,有不惜自己去救人的,有無動于衷保全自己的,有出賣朋友換取利益的,一派衆生相。也像極了現在的我們。武漢封城,城裡究竟在經曆什麼,我們看不到。我們看到的隻是别人想讓我們看到的。當生命在悲鳴,衆生皆苦,或許在苦中,我們才更能體會到一些什麼。

        願災難之後,春暖花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