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了死宅模式,因為今天沒有額外的安排,為了明天的手術,睡醒出門,打針,吃飯,回來午休,再出門覓食,散步回來,再看一部電影……

今天把《你的名字》和《綠皮書》重溫了,太純情的日漫不會讓人太讨厭,比起國産的青春電影要自然得多,兩條時間線同步進行,交替式叙述,無厘頭的尴尬和诙諧穿插讓人忍俊不禁,随着主線故事一點點被剝開,再配上本就不俗的插曲,心髒都會會被揪住,到劇終之前男女主人公見面流下淚時再一次被觸動心弦,有時候稍微看一些純情的東西會讓心髒變得柔軟一點,不會被外面喧嚣的社會同化。

再說《綠皮書》,今年三月的時候第一次在影院看到奧斯卡獲獎電影,有這樣的片子引進會讓人非常振奮,這電影不是快餐式的娛樂,中間夾雜着很多美國曆史,看着兩個男主一黑一白(膚色),一個本應該斯文紳士卻渾身充滿地痞流氓的氣質,另一個本應嘻哈幽默再帶些痞子氣息,卻偏偏講究到極緻,一臉正經裝腔作勢不苟言笑卻不覺得做作,不得不佩服兩人深入骨髓的完美演繹,随着車子的行程一路南下,或多或少領略了美國的風光,看着兩人在車中從一開始的拘謹到就事論事一本正經,到最後惺惺相惜互相理解,從原先的雇傭關系到最後情同家人的深厚情義,這樣的叙事手法随着旅程逐漸深入,一方面讓觀衆了解了美國對于種族歧視的嚴重程度,另一方面通過不同的突發事件讓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得到升華,最終也讓我們有了強烈的代入感,也就從觀影中得到了滿足感,回味之餘或許還有了各自不同的感悟,這樣引人深思的電影對我而言就是好電影。

看電影有時候跟讀書類似,一遍是遠遠不夠的,例如《大話西遊》系列,第一遍是看熱鬧,看劇情,第二遍看到了其中隐藏的心酸,第三遍或許可以看到淚流滿面,第四遍或許能夠被音樂或者其他元素所吸引,當然反複看一部作品,隻局限于優秀的作品,不同的時間段看同一部作品,有時候會有截然不同的感悟,這些情緒随着我們成長過程會逐漸變成我們的養分,某一瞬間還會對我們起到關鍵作用,這樣的原理通用于讀書和觀影,是豐富精神世界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