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發自簡書App


最近朋友圈《哪吒》被刷了屏,電影很直白。

導演餃子說他想傳達的就是沖破成見成為自己想要成為的人,據說他自己從小也有這樣的經曆。

假如你曾追過火影忍者,就會發現這部電影拖着它長長的尾巴。不論是主角出生就背負的命運,還是沒有所謂絕對的正反派設定;甚至是主角在村裡搞破壞是為了獲取認可都是如出一轍。

電影也緻敬了星爺的作品,除了太乙手裡拿的那本神仙的自我修養;電影的配音台詞設計也是能看出來一些無厘頭的影子。

我前幾天在簡書上看到有人拿這些說事,用言語極端不夠客觀。其實藝術的創作不就是吸取别人的養分來構建自己的作品嗎?

當我坐在電影院中間正如宣傳片裡說的笑過,想哭過。

當哪吒化身為三頭六臂要擊碎天的時候喊出來那句早已經爛大街的台詞“我命由我,不由天;”我激動的有些哽咽,某一刻真的覺得自己應該幹翻些什麼才好。

可是當申公豹說出另外一句這部電影的金句“人們的成見是一座大山,任你再怎麼努力也無法搬動”心中不由自覺,無奈感油然而生;仿佛又明白了這世間總總壓,無能為力罷了。

認同感真的是一件特别特别迷人的東西,每個人都想得到,每個都想擁有。

不論是電影裡的哪吒,申公豹也是如此,他也是想改變世人的成見;他也努力過雖曾想自己的努力搬動了别人的大山。

還是整天在朋友圈曬美好生活的你我,都何嘗不是為了認同感這件事而活着。它甚至促進了很多人走向了虛榮和假惺惺的道路。

龍宮的龍因為天仙的成見被困在一地洞裡不見天日;龍王把希望寄托給兒子希望他能搬動天仙的成見。敖丙卻去救下了哪吒,這是不是不孝了嗎?

敖丙心中舍棄小愛顧全大愛,比起哪吒隻曉得搞破壞來說又不知道強了多少倍,可是最後哪吒盡然成了英雄。從這一點去分析,較真一點來說整部電影就是一個笑話。

每個人都有權利去改變命運,去擊碎成見這座大山;不隻是一出生就擁有逆天魔力和被父母過度溺愛的小哪吒。

當我們決定好相信哪吒就是那個搬動成見地英雄的時候,我們同樣也懷抱着對村民的成見成為了村民的一員。

這或許是劇情設定的不完美,雖說并不影響這是一部好的電影。

可是那座成見的大山,到底是在别人的心裡?還是自己的心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