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不是在哪裡見過你?”
“我也是!”
喜歡《你的名字》這最後的結局,圓滿地讓人欣慰,讓人流淚。電影中泷和三葉是因為彼此交換過身體,所以才會有種陌生的熟悉感。那麼在現實裡,和他人一見如故,又是因為什麼呢?
要承認緣分嗎?
若緣分為真,則命運也是注定的,那麼現在的痛苦也是無法改變的。
所以,我甯願承認一切感覺都是錯覺,好讓自己存在一絲希望,“明天會更好”的希望。
(雖然,我也知道“明天”不會更好,隻會和今天一樣,日複一日,直至我耗費掉這個人生。)
吃什麼補什麼,缺什麼愛什麼。
當我發現自己最近喜歡的影視類型中,“喜劇”、“純愛”,甚至“瑪麗蘇”這類标簽突然變多時,我才意識到了問題。
告訴一個膽小、保守、循規蹈矩的普通人——“該改變了,再不逃就死球了”這樣的話,其實并不比讓他想象死亡更簡單。電影是電影,現實是現實,隻有普通人才需要時不時提醒自己“你很好!你是最棒的”,真的天選之子根本不需要勵志。
這世界上真有美不自知的人嗎?當然沒有。所以也不存在真正被埋沒的人物。
回到電影,不能說不好看,但也不能說有多麼精彩。我隻能感慨:從我中學時初接觸日本這樣純情的影視作品,十幾年過去了,依舊陸陸續續有這樣作品誕生,但是國内卻始終沒能拍出這樣純情的感覺。可見,“純情”在這裡是多麼沒有市場呀!
“純情”不是瑪麗蘇,不是傻白甜,想創造這類作品沒那麼容易,想保有這種特質更加不易。
所以,那些能一次次在别人的故事裡流淚的人,本質上還是相信緣分,相信命運,相信上天自有安排。因為,人根本不會因陌生的東西“感同身受”。
再說說回憶這件事,也不是真忙得沒有時間回憶過往,而是害怕。
害怕想起曾經無憂無慮、天真純粹,更怕想起當初對他人、對自己的承諾和誓言。想起這些東西,除了徒增煩惱、後悔和自責,還剩多少美好?
也許除了少有的成功者,世上的人總在極力避免回憶吧!“凡事向前看”這話真的對嗎?未來隻是設想,隻有過往才是構成當下自己的東西。
電影很美、很用心,作為觀衆本不該走神,但我不可控地想起《情書》、《戀空》、《歲月的童話》等等電影中的場景和台詞。
《情書》裡面女主角在雪中反複喊着的那句話,《戀空》中澄澈的天空,《歲月的童話》裡女主角那帶有困惑的回憶。。。。。。
我透過《你的名字》裡面的女主三葉的眼睛看到這些東西時,我突然覺得自己可能早應該告别這些故事作品。
從何時起,自己無法沉浸于一個故事中了呢?從何時起,自己無法心無旁骛地投入一件事了呢?
從何時起,自己的堅持連自己都懷疑和嫌棄?從何時起,自己忘記了自己曾經是多麼努力奮進呢?
人是會變,随着時間變,随着周圍變,随着一切變。
但這世間,最可貴的東西不都是永恒不變的嗎?
如果什麼都變了,那還用什麼來證明自己曾經活過呢?
知道情況會變,但還要求一切按習慣運轉;
知道自己會變,但還要求他人相信自己;
知道真心會變,但還要作出天長地久的承諾;
你的名字,也許我會忘記。
但你,我記得,永永遠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