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晚上閑來無事的時候,和于先生一起觀看了美國電影《風雨哈佛路》,他是首次觀看,而我在十多年前,讀大學的時候,便已經看完,還是一位中文系的小姐姐強烈推薦給我讓我看看的。
有些情節已經記不太清了,現在重溫,也頗有興趣。

風雨哈佛路,從題目中,我們便可以得出,哈佛之路,去哈佛讀書是最後達到的成就和目标,對于我們國人來說,哈佛也是頂級名校之一,是可遇不可求的學府殿堂。風雨暗指風風雨雨,克服無數艱難困苦之後才實現的目标。

01

小女孩麗茲出生在紐約的最底層的家庭中,她有姐姐,媽媽爸爸,姥爺。
看起來很完整的家庭,她會有很多親友的關懷和照顧,她會很幸福快樂的成長。然而她的媽媽是個瘾君子,她的爸爸是個神經病,也是個瘾君子;她的姥爺是個惡魔,是讓媽媽發瘋精神分裂的根源,一家人都沒有收入來源,交不起房租,她小小年紀8歲的時候,就去做兼職掃馬路去賺取微薄的錢,買來面包和食物放到家裡的冰箱中,讓家人吃,不讓他們餓肚子。

後來,她的媽媽上瘾越來越強烈,被強制隔離,她守在髒兮兮的公寓中,不去學校讀書,她以為隻要守着那個地方,她就有家,她就是幸福的。
然而瘾君子是無法戒掉的,短暫成功的媽媽回到家中,稍稍照料了麗茲數天後,又複發,再次被帶走,她也被帶離那個公寓,去了類似于孤兒院那樣的地方。
她的爸爸也因為交不起房租,也被趕到了收容所居住,但是她的爸爸總是拿着書本在看,雖然不是什麼正規的書籍,但是也讀個不停。

她在孤兒院的那幾年,見識過各種欺淩霸淩的事件,她默默忍受,終于有一天,她走出孤兒院,去找到她的媽媽,
而她的媽媽已經是艾滋病晚期,雙目失明,她很快就要失去媽媽,她在媽媽的翅膀之下,又去學校短暫讀了一段事件的書,認識到另外一個問題女孩,因為某些原因,她執意離開姥爺的家去流浪,最後媽媽去世被埋葬的時候,她才匆匆趕到。

她趴在媽媽的棺木上,而挖土機等待埋土的鏡頭深深刻在了我的腦海深處,她不願意離開她的媽媽,雖然這不是個稱職的媽媽,是個瘾君子,是個艾滋病的媽媽,是個神經病的媽媽,但是如今媽媽就要被永久的埋入漆黑的地下,她再也無法等候到媽媽回來,和她一起回到那個小公寓的家裡面,她趴在棺木上面,沒有墓碑,沒有牧師,因為這是塊免費的墓地,一個周之後,沒有墓碑的媽媽墳墓就會被新的野草覆蓋,她再也找不到媽媽,也沒有家了。
02

她決定開始讀書,開始成為自己,開始脫離她從小生活的圈子和氛圍,人人都在抱怨,憤怒對待生活的圈子,人人都在談論drug和性的圈子。
她要重新回歸到學校,雖然這是她過去很多年想要逃離的地方,因為去了學校,她便無法守護在家裡,無法等待家的重聚。
她因為年紀太小而無法給自己洗澡換洗衣服,所以在學校裡面她總是被嘲笑、被排擠,小時候的她不願意去學校讀書,雖然她讀書成績很好。

從孤兒院出來後的她,随着年紀漸長,已經學會了自己洗澡、自己購置新衣服、自己照顧自己的一日三餐,雖然那些衣服都是在二手衣物店中買來的,但至少是幹淨整潔的,不會受到異樣目光的。

她又重新去求學,得到了一家公立學校的入學資格,她苦讀功課,用2年時間把别人4年才可以修完的課程全部讀完,并且都取得A類的學習成績。
在這間學校中,因為讀書成績優異,她獲得去波士頓5日遊的機會,她第一次有幸進入大學校園,感受大學的氛圍,觀察大學學生。
她渴望變成這樣的人,渴望在這樣的地方接着讀書,繼續接受教育,她渴望過上好日子,走幸福的人生道路。
在麗茲的心目中,她已經沒有了媽媽,沒有了所謂的家,後續人生中的家都需要自己的雙手和大腦去打造。

那個公立學校的入學資格中需要家長的保障,地址聯系電話等等,她跑去了收容機構裡面,找到她的爸爸,請求他幫忙一次,隻要面談一次,做個記錄一次。
她的爸爸緊張極了,害怕自己做不了,但還是鼓起勇氣幫助麗茲面對正常的人群-那間中學的校長和助理,一切搞定後,麗茲說:我愛你爸爸。
她的爸爸說:不要愛我,愛我是浪費能量的事情。
麗茲含着眼淚說:在她小的時候,身邊的每個人每天都在談論着drug和性,隻有爸爸你講述着一些有意思的小故事,隻有你帶給我很多快樂,爸爸你是多麼的與衆不同。
說到此處,那爸爸也有些動容,楞在了當下,他沒有想到自己的小女兒,飽經生活傷害的小女孩竟然這些看待自己,看到此處,我留下了眼淚。

03

在這個世界上,我們都無法選擇自己的出身,正如麗茲一樣,她的大名叫伊麗莎白,她不喜歡老師喊她大名,老師說這是女王的名字,是個很漂亮大氣高貴的名字,為什麼不叫這個呢?
她無奈的說:我的媽媽隻有在發瘋的時候,才會喊我大名,其餘的時候都喊我的小名nickname,昵稱的意思,最後老師同意了喊她小名。

她有一個這樣的媽媽,但她還是依然愛她的媽媽,當她媽媽病死的時候,她才決定換個家,重新開始新的人生,走不一樣的道路。

而她的媽媽也是如此,生活在一個禽獸父親的家庭裡面,她和她的姐姐兩個人都沒有逃過魔爪子,所以年紀輕輕,她就外出流浪,沒有去學校讀書,這才導緻了後半生失敗的人生。

她成年後,遇到了麗茲的爸爸,一樣的問題少年,兩個有問題的人,沒有生活能力謀生本領的人生活在一起,還有了兩個寶寶,其中一個就是麗茲。

這樣的家庭主動無法正常行駛,生活的重壓使得年輕人從drug中尋找到釋放和解壓,進一步造成滑入新的深淵,最後麗茲的媽媽不得不重新回到魔鬼父親的懷抱,在他的屋檐下生活。

悲劇的循環又在開始,麗茲的姐姐也開始了媽媽的悲劇命運,也被染上了艾滋,漸漸失明,死亡是年輕姐姐唯一的結局。

假如麗茲姐姐沒有選擇和媽媽一起生活在姥爺的屋檐之下,
假如麗茲姐姐也選擇了自我流浪、自我學習、至少不會染上艾滋病,
即便還是從事這最底層的工作,去餐館打工、清掃垃圾等等,依然可以保住自己的性命。
麗茲的爸爸沒有保護好自己的妻女,導緻除了麗茲之外的人的悲劇,他自己本身就是一出悲劇,隻不過組建家庭之後,将貧窮、困苦和失敗又複制和傳播到兩個女兒的身上。

04

寫到此處,我想起了一位曾經的中學同學,他也是15歲的年紀從初中三年級退學到初中一年級讀書,雖然和他同齡的學生都去讀高一,和他同班的學生都是和他弟弟相當的年紀,他還是這麼做了,就像電影中的麗茲一樣,17歲的年紀去讀高中,原本21歲才能去讀大學的她,要和18-19歲去讀大學的同齡人一下子落後了3年。

她隻能更刻苦,我的那位同學也是如此,重讀初一的他還是有很多知識點都不同,他耐下心來一點點讀書、請教,漸漸的成績提高了上去。
他成為了名列前茅者,一直到中招開始的時候,他也是一次就通過了中招去了重點高中讀書。
在高中的三年中,他也是十分賣力讀書,成績優異,最後高三的時候,以新生的身份超過一本分數線,錄取了一所不錯的大學。

他15歲的時候,退了兩級,正常同齡人18歲就應該讀大學,而他20歲的錄取重點大學,也不算太晚,和那些高三複讀2年的同學相比,也沒有落後太多,更何況複讀2年,也未必能夠被重點錄取。

遲到總比不到好,麗茲是這樣,我曾經的初中同學也是這樣。

05

我還想到,即便是上天給了你一副爛牌,你的爸爸媽媽都是無能、拖後腿的人,隻要你還堅信他們愛你,你也愛他們,你就可以重新開始,以更努力、更拼搏的方式去應對生活中一切的問題。

麗茲在高中的那2年間,一邊在餐館當洗碗工,一邊看着地圖去默默背誦;
一邊在地鐵上看書,一邊期待着夜晚快點結束,自己好去學校讀書和學習。
那間學校的校長說:你總是最後一個走,第一個來呢。
她笑着說:你也來得很早呢!

麗茲她沒有地方住,總是随身攜帶着自己的全部家當,她在餐館打工賺的錢根本付不起一個公寓的租金,她在紐約24小時運營的地鐵上,坐上幾次全程往返,便可以打發夜晚。

這讓我想起了深圳的街心公園裡,偶爾也會見到拉着行李箱的年輕人,在長椅上睡着,雖然天氣也很冷,室外溫度10度左右吧,緊緊縮在一團的他還是睡得很香甜,他将自己的手夾在腿彎中,這樣可以保障自己四肢不冷。

我也曾見過一個人做2份工的年輕人,他們上完早班後,匆匆收拾一下,去開始下一份工作,每日都是如此,鮮少有休息的時刻。
有次我去街角不太顯眼的一間理發店,無意中和理發師閑聊起兼職的事情,他脫口而出:自己也打第二份工,晚上11點理發店關門後,他再去機場跑滴滴,接人賺錢。聽後,我默默的呆住了。

06

我們的身邊總會有很多努力生活的人,隻是有時都忘記了他們的存在,看着這些故事,我的心再次感動起來,備受鼓舞,生活中的這點痛算什麼,擦幹淚,不要怕,我們要更努力的面對。

此處止筆!李二姐寫于2020年1月8日上午9:2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