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路人,在麥當勞過夜的人。

一開始就被這樣的題材吸引,再加上張達明這樣好久沒見的熟面孔,本以為會預定我今年最佳影片前十,結果大失所望。

我在上大學的時候,有一次在麥當勞通宵複習(因為第二天就要考試得抱佛腳),當時其實就遇到了所謂的“麥路人”,隻點一杯可樂,然後在麥當勞過一夜。

而且我在後半夜還被一個叔叔“搭讪”,問我能不能分點飲料給他,當時我是一個人就還挺怕的,直接把飲料都給他了。後來那個叔叔也沒在麥當勞過夜,就拖着他的大件行李離開了。

所以在知道這這樣一部電影在講述這一人群故事的時候,我真的還挺期待的,想着肯定有很多故事可以講,肯定有不少背後的故事,結果從電影的呈現來看,我隻看到了兩個字“可憐”。

——以下劇透——

主人公博哥,破産的金融精英,因為虧空公款坐了牢,出獄後找不到工作,所以到處做散工,沒有錢也不敢回家,自己把自己放逐,還得了肺癌,最後死了,特别可憐。

善良的媽媽帶着女兒辛苦勞動,還要幫助婆婆還債,一個人打好幾份工,還差點去當站街女,最後拼死拼活換完了債,被婆婆一頓打罵,最後過勞死了,留下女兒去了孤兒院,特别可憐。

還有親眼目睹老伴跳樓自殺的等伯,因為害怕回家,所以一直在麥當勞過夜,心靈遭受過巨大的創傷,所以也特别可憐。

以及畫畫特别好但就是找不到工作不能糊口,最後自己把自己送進監獄的“口水祥”,據他說是因為自己身體原因被歧視找不到工作,所以隻等走向極端,所以他也可憐。

唯一就剩歌女阿珍,活得最像個普通人,可惜她喜歡我們的主人公,為了給主人公治病所以她也付出了很多,值得可憐。

我知道導演希望借這部電影,讓大衆能關注這一底層人群,但這也不意味着,就需要賣慘來博得同情,從而得到關注。

尤其是電影裡的角色都沒法自圓其說,感覺都不是“活人”。

就拿博哥來說吧,日子過得特别窮,還抽爆珠煙,香港煙草稅比大陸還貴啊,就一根接一根的續,挺能花錢的。而且,抽煙這麼兇,知道自己得肺癌了,表現的一點都不像個曾經受過高等教育的人。

還有單親媽媽,天天幫婆婆還債卻不和婆婆住在一起,對,我知道她被婆婆趕出了家門,但她能一直堅持還債,卻不能堅持讓婆婆接受自己?我理解不了。還有她說自己婆婆因為死了兒子心裡難受所以一直賭博,她的反應不是那我要安慰婆婆,和她一起渡過難關,而是“高利貸你能不能不要借錢給我婆婆”。意思就是婆婆想賭就賭吧,别借高利貸讓我還不起就行,什麼邏輯???

總之,槽點特别多,劇情也差了意思,尤其是煽情的火候不行,苦沒苦出來,苦中作樂自然也讓人笑不出來。

片中人物還都臉譜化了,尤其是支線人物,簡直就是工具人。最後結尾也非常馬虎,感覺導演像放棄治療了。

最終結論,不推薦電影院觀看。不看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