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往幾年的頒獎季,往往都會出現一兩部高品質的科幻片,比如《地心引力》《星際穿越》《火星救援》《降臨》等等。


可是最近一段時間,好萊塢科幻片分類下,出現最多的隻剩下漫威DC的超級英雄片,以及保守乏味的科幻續作。


什麼時候才能看到不再關于超級英雄,不再依附大IP,純粹以故事和制作取勝的科幻新作呢?


好消息是,我們不用等太久啦!


最近一部全新的好萊塢科幻巨制宣布定檔,将于12月6日和内地觀衆見面。


這部電影,就是詹姆斯·格雷執導,布拉德·皮特主演的《星際探索》。


...


影片的口碑毋庸置疑,最初入圍了今年威尼斯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獅獎的争奪,現在随着頒獎季拉開帷幕,又成為好萊塢各大電影獎,甚至是明年奧斯卡金像獎的熱門種子選手。


海外影評人對本片也是青睐有加,爛番茄好評率達到了84%:


...


來感受一下媒體的好評吧:


...

“《星際探索》成功了,影片幾乎每一分鐘的畫面都無比華麗絢爛。”


...

“這是一部真誠的太空史詩電影,同時又是一部特别私人化的作品,這很大程度上要歸功于皮特的表演。”


...

“《星際探索》是詹姆斯·格雷目前為止最強大的隽語,讓你在看完之後陷入一種充滿敬畏、疑惑,甚至是悲傷的情緒中。”


...

“看完《星際探索》之後,我整個人感到有些眩暈——我的視角改變了,我的立足點看上去不再熟悉,我的世界發生了些許細微而不易察覺的新的變化。”


嗯,總而言之,這部電影,後勁很大——


能在結束之後,始終萦繞在腦海裡,讓人止不住地回味與思索。


這首先是因為,《星際探索》是一部非常好看的商業類型電影,故事本身帶有濃厚的懸疑感,也包含着科幻大片中一貫的宏大視覺奇觀和驚險動作種種類型元素。


影片講述了布拉德·皮特飾演的天才航天工程師,為了解決地球上神秘的反物質反應被派往外太空,試圖揭開謎團拯救人類的故事。他的行程橫跨地球、月球、火星、海王星,幾乎貫穿了整個太陽系。



值得一提的是,本片的攝影師霍伊特·範·霍特瑪曾經為諾蘭導演的《星際穿越》《敦刻爾克》掌過鏡。這一次在他的鏡頭下,我們也能夠再次目睹類似《星際穿越》裡令人屏息的銀幕奇景——就像外媒評價的,影片的每一幀,都是一次視覺享受:


浩瀚、寂靜、神秘的宇宙空間;


...


怪異、巨大、壯觀的天體奇觀;

...


以及導演創造的一個令人熟悉卻存在着細微差别的近未來世界:


人類的殖民腳步已經踏入了太陽系,地月旅行實現了民用化,普通人可以在運載火箭裡享受飛機頭等艙般的待遇,當然價格也十分不菲。月球上的基地,出現了那些在日常街邊所處可見的商鋪。


而更加遙遠的火星,成為美國在太陽系中距離地球最遠的軍事基地。這裡幹涸、寂寥、荒蕪,充滿着規整的儀式感、宏大的對稱的建築卻彰顯出一種超現實風格的未來氣息。


...


在影片構築的未來空間裡,導演也安插進刺激的動作場面:爆炸、槍戰、飙車、變異生物,伴随着旅途與探索的深入,出現一波又一波的高潮。


其中最精彩的,應該是影片中一段發生在月球表面的飙車。


這個被人類殖民的星球尚無國界之分,到處是争議領土,繁華熙攘的商業區之外,是充斥着殺戮與争端的戰場。羅伊前往月之暗面的火箭發射基地的路上,就遇到了一次激烈的槍戰:


...


——這應該是電影曆史上第一次在月球貧瘠表面的飙車,雖然和地球上槍火四濺的刺激追車無異,但整場戲幾乎是在寂靜中完成的。


在影院中感受這樣近乎靜音的動作場面,可以說是一次非常特别的體驗了。降低了聲效的幹擾,這幕場景營造出一種既疏離卻直觀的效果,讓人專注凝視浩大宇宙的一角正在上演的殘酷與暴力。


...


然而,《星際探索》又不隻是一部商業類型片。


對于執導出《我們擁有夜晚》《兩個情人》和《迷失Z城》的詹姆斯·格雷來說,《星際探索》是他導演生涯中,最具野心、最具挑戰的電影。


影片的野心和挑戰,不止在于格雷第一部科幻類型電影,或者其中大量複雜昂貴的特效技術,更在于對科幻類型本身的颠覆——


格雷曾說,希望為這一個有些冰冷的類型,帶來一絲情感、一絲溫柔、一絲親密感、一絲黑暗和一絲光明。


...


所以,我們可以在《星際探索》中體會到和《地心引力》《星際穿越》《降臨》或《銀翼殺手2049》等等作品似曾相識的感受,科幻的表皮下,是對生命、情感、文明的哲學思辨。


影片的故事關乎“探索”:一種是對外部空間的探索,從地球到海王星,角色一步步深入宇宙,也一步步接近懸念的終點;另一種是指向内心的探索,探索人類自我、社會以及各種關系存在的意義。


詹姆斯·格雷說,男主角羅伊在空間中走得越遠,對自我的了解也越少:“實際上,宇宙中最大的秘密,是人類本身”。所以在電影裡我們經曆了一場橫跨太陽系的飛行,也體驗了一場通往自我内心世界的旅程。


...


影片用旁白的方式,一點點地構築起羅伊這個角色和他的心理世界:


他對世界疏離、冷漠,對一切情感采取漠然、逃避的态度;


他将自己全身心地獻給航天工作,想要遠離人類去宇宙尋找更有意義的存在;


他從來不會感到緊張、恐懼,哪怕是從上萬米的高空直直墜落,心跳都未曾超過每分鐘80下;


...


羅伊的周身像是環繞着一堵密不透風的、完美而堅固的堡壘,他像一台沒有感情的機器,冰冷機械地執行着上面交代的最高任務。


随着故事的發展,影片也揭曉了羅伊孤獨與麻木,是源于從小的父愛缺失和對親情的渴望。就像堡壘慢慢地産生出裂縫與縫隙,羅伊完美的表面下隐藏的是破碎的心。


這場通往海王星的旅程,也是他從受傷到和解、從破碎到完整、從冰冷機器到肉體凡身,在無限虛無中尋找到生命真谛的過程。


...


《星際探索》講述的是私人化的個體故事,但它的厲害之處,是能将羅伊單純的個體經曆,拓展到人類的宏觀語境中。


而從角色的内心剖白中,我們或多或少地能夠獲得内心的共鳴和情感的震懾。由此産生的後勁,也比視覺奇觀,更能長久地駐留在人心裡。


影片中許多向内的心理探索,除了旁白,更多需要靠演員的演繹來傳遞。而布拉德·皮特的表演,也是電影的一大加分項。


...


最近幾年皮特的工作重心轉移到了幕後,他經常以制片人的身份參與到電影創作裡。不得不說,他的選片眼光還是非常不錯的,《為奴十二年》《大空頭》《月光男孩》《副總統》這些電影都入圍了當年的奧斯卡。


而他以主演身份參與的作品,可能還得追溯到2017年的《戰争機器》和2016年的《間諜同盟》了,在昆汀導演的《好萊塢往事》裡也隻能算是配角。


所以《星際探索》是皮特暌違多年的大銀幕主演之作,而且他在影片中奉獻不少獨角戲,也是非常難得了。


...


當然,皮特還是帥的,時而憂郁:


...


時而認真:


...


在為數不多的爆發戲裡,仍然沒有丢掉顔值:


...


不過,皮特在電影裡的表現,不光有顔值啊!


不少外媒都打出了“皮特職業生涯演技最佳”的評語:


...

“如果對布拉德·皮特的表演贊美太多,似乎在暗示他還算不上電影圈内最好的演員之一。但事實上,他是大銀幕上最好的演員之一。”


...

“《星際探索》毫無畏懼地引用了科幻類型的經典元素,使之在科幻類型的版圖中占據了重要的一席之地。而憑借令人印象深刻、極簡化的表演,皮特也成為這部電影頗舉足輕重的焦點。”


沒有錯,極簡化表演——皮特在影片大部分時候,都在表達“克制”。


...


羅伊是一個冷漠、麻木的人,皮特要傳遞和展現的同樣是那種冷漠與麻木,一種缺乏共情能力、缺乏喜怒哀樂的疏離。


直到影片中段,在火星基地裡念信的一幕,皮特才露出角色的矛盾與掙紮。内心的困惑與痛苦,通過臉上的細微表情迅速閃過,我們也更能體會到他對表演與情緒的控制。


...

...


這種含蓄細緻的表演,隻有在大銀幕上,才更易于捕捉和感受。


而《星際探索》本身,也是一部為大銀幕而生的電影,無論攝影、特效,還是配音、音效,以及表演,都非常出色,在影院完全浸入式的環境中,才能身臨其境地感受宇宙的浩瀚與人類的孤獨。


也相信這對每一位觀衆來說,都将是一次非常難得、非常享受的體驗吧。


所以12月6日,不要錯過今年最後一部好萊塢科幻巨作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