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類所有的美德中,勇敢是最稀缺的。——羅翔
繼看完《悲慘世界》(湯姆·霍伯版)後,又将《十三邀》裡許知遠對羅翔老師的采訪通篇看完。隻因冥冥中似乎感覺到這兩件作品所讨論的主題的相似性,法,勇氣,對真善美的追求。
《悲慘世界》中給人以最直接的感受,是男主冉·阿讓被米利埃主教給予“自由”之後,對自己曾經罪過的救贖,和對善良和公正的踐行。為不讓姐姐的孩子餓死,偷了一塊面包,判處五年;服刑期間因不堪勞苦逃獄失敗,加刑到十九年。假釋出獄卻又差點因偷了收留自己的大主教家的銀器被抓,卻因主教的寬容和善良,得以洗心革面。重新隐姓埋名做人,但卻深深知道,自己永遠也擺脫不了24061的犯罪标簽,和沙威警長的追捕。
換了身份小有成就,深受愛戴,卻因“正義的”沙威警長舉報,有一位無辜的老人将要以冉·阿讓的名義被捕受罰,要不要坦白?革命當前,有機會将追捕自己大半生的警長一刀斃命,身世過往從此落入塵埃,真正重獲新生,要不要殺?
劇中的冉·阿讓選擇了正義,選擇了釋放。因為勇敢,所以選擇直面過去,不讓無辜之人受屈,因為明白警長隻是在堅守自己的正義,所以選擇理解和寬容。回到現實,自己又能不能?
貪婪的人性哪會舍得收入囊中的利益與安逸,又怎會輕易放棄唾手可得的複仇良機。
以暴制暴,以法治罪,行俠仗義,報仇雪恨,大快人心。
然而正義的初衷并非帶來正義的結果,道德約束的從來是自己,而不是他人。
當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對别人指手畫腳加以批判和勸誡,而又美名其曰“我是為了你好”時;當别人違背了道德而我在獨自堅守,自我感動自命清高時;當受到誇獎與稱贊,哪怕名不副實,還沾沾自喜時?何嘗不是最大的虛榮和虛僞。為了善而去行善,又何嘗不是最大的僞善!
當時的我,又怎會想到如今流下的悔恨淚水。當我癡癡追求完美時,卻是在背離完美。多麼大的諷刺!而此時被冉·阿讓和羅翔老師感動的我,是不是又隻是一種自我感動的幻象?明天真的是嶄新的一天嗎?還是短暫的感動罷又回到昨天的窠臼之中!

圖片來自《十三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