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的春晚舞台,郭達和蔡明表演了一個充滿先鋒意味的小品——

《機器人趣話》。

...

因為長時間找不到合适的女朋友,郭達買了一個機器人老婆,取名為菜花。

...

她能說會道,洗衣服做飯樣樣在行,還可以設定成喜歡的性格,溫柔型、事業型還是熱情奔放型随便挑。

...

那時人們把這個想象當成樂子。

然而在20多年後,機器人伴侶似乎正一步步走向現實。

《奇葩說》曾出過一個辯題:愛上人工智能算不算愛情?

有人贊同:假人又怎樣,我感情是真的。

...

有人反駁:人之所以為人,是因為還在乎真假。

...

這樣的讨論也出現在之前的紀錄片中,隻不過,跟紙上談兵的辯論不同,節目的拍攝對象正是将論點付諸實踐的人——

《明天之前》

...

《明天之前》一共四集,一集一個選題,一集50分鐘。

别看量小,内容其實滿到不行。

...

短短50分鐘裡涵蓋評論、事實報道、人物采訪、觀點讨論等多種形式,把每個選題講的透徹又清晰。

每一集看下來,就感覺酣暢淋漓!

...

片頭我都不想錯過,科技感滿滿,大片即視感

能把内容做的如此紮實,節目組絕對是功臣。

...

影片的制作方來自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獲獎團隊——英國Grain Media。

他們不怕麻煩,曆經一年,去往近20多個國家,拍攝世界頂級科學家、争議人物,要的就是能夠在節目中呈現全方面的觀點。

...

他們有些理想主義,抛去浮華娛樂,站在更宏觀的角度來探索未來世界,未來人類族群。

他們更不怕被噴,選取的四個選題,全部都是别人想講卻又不敢講的。

另外,主持人是我們熟悉的曾寶儀,她可愛活潑的形象讓影片既生動又真實,不至太枯燥。

...

第一集,曾寶儀和制作團隊來到了美國加州,拜訪了馬特·麥克馬倫的公司——

Abyss Creations。

這是一家能制造出全世界最棒的成人玩偶公司。

...

不過現在,他們正在研究的是如何把成人玩偶變成人工智能機器人。

進入公司,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數不清的矽膠娃娃。

從上到下,甚至連舌頭都跟真的一樣。

...

價格自然不菲,6000美元起,做好一個需要幾個月的時間。

...

到目前為止,這還是他們的主業,接下來我們去看看他們的副業,機器人。

已經有了兩個官方角色。

哈莫尼和索拉娜。

...

...

經過整個團隊的研究,她們不僅能滿足人的生理需求,還能滿足人情感上的空虛。

你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在手機上選擇不同性格的哈莫尼。

...

不管是熱情似火的虎系女友,還是溫柔體貼的貓系女友,通通都能帶回家。

當然她們也不再隻是一個工具,甚至會告訴你愛是什麼?

...

雖然這些是程序編寫好的,但得到一個哈莫尼,你将得到一個實體化的siri。

采訪完公司的工作人員,曾寶儀還去走訪了幾位成人玩偶的骨灰級玩家。

他們都堅定不移的支持着機器人伴侶。

比如這個已經和玩偶結婚的男人。

...

他們還有一對戒指,上面刻着“人造之愛永恒”。

當他第一眼見到她時,就完全愛上了她,這不就是理想型嘛?

不僅如此,還給這個娃娃起了名字,設計了一套完整的人物背景。

...

就和真人一樣。

他們一起生活,一起分享快樂。

不管發生什麼,她都不會離開這個男人。

所以,他認為,如果有了機器人伴侶,那麼任何人都不會再感覺孤單。

...

對于他而言,娃娃不是一個宣洩的物品,而是一個真真正正可以投射情感在上面的“人”。

除了這位和娃娃結婚的男人,還有一位甚至還推着自己的娃娃上街,去酒吧喝酒。

...

這些我們覺得不可思議的事情,他們卻覺得習以為常,是精神寄托也是陪伴者。

不過,有支持者,就一定會有反對者。

如果伴侶機器人普及,真的是向好的方向發展嗎?

英國機器人與人工智能倫理學教授凱瑟琳·理查德森就是這一技術堅決的反對者。

她認為這種“伴侶機器人”就是一種極端物化女性的行為。

...

那麼,伴侶機器人到底是被一種資本家主導下的産品陷阱,還是作為單身狗的福音,成為人類未來的精神和情感寄托?

關于這個問題,其實,在以往的影視作品中,不乏反思和探讨。

比如在《黑鏡》第二季第一集就講述了這樣一個和伴侶機器人有關的故事。女主角瑪莎的男友車禍去世,她根據男友遺留的網絡痕迹重新生成了一個伴侶機器人。

...

伴侶機器人成了他男友的“完美版本”,對她體貼又溫柔,但女主卻越發覺得他不是自己原來的男友,因為男友并沒有這麼完美,反而有很多小毛病,小缺點。

...

可見,伴侶機器人即使可以複制男友的“形”,卻複制不了他的“神”,無法完全替代真實人類的那種複雜性。

...

電影《她》中,也對這類人工智能伴侶進行了反思。

男主角愛上了聲音性感,又懂他,願意陪他聊天,分享生活的人工智能語音角色薩曼莎,并把她當作soulmate(靈魂伴侶)。

...

可惜,男主最終發現,薩曼莎是所有人的“soulmate”,自己隻不過是這個“大衆情人”的用戶之一,為電腦中的一串程序癡迷。

...

此外,還有《銀翼殺手2049》中的人工智能戀人喬伊,給了人類愛與陪伴,但卻依然無法逃脫本質是一串代碼的終極拷問,她看似永恒,卻也無比的脆弱,易逝。

...

有時候隻需一個按鈕便可以決定她的生死,但我們真的有權利這樣做嗎?這些伴侶機器人自身的權利又是否應該被尊重?

...

人工智能伴侶機器人衍生出的問題還有很多,但毫無疑問,人類正在加速進入這樣的未來。

正如人工智能領域的專家戴維·拉維所說:

我們幾乎已經生活在了機器人時代來臨的前夜。

...

戴維·拉維,曾是1995年超級電腦“深藍”戰勝國際象棋冠軍比賽中的團隊顧問。對于這一領域的問題,他提出過很多前瞻性的預言。

在采訪中,他也大膽的預測:2050年前,會有人和機器人結婚,并且再有100年,如果技術成熟,或許人類就可以和機器人生孩子了。

...

不過,任何技術的普及都有利弊兩端的問題,更何況是與人類自身密切相關的人工智能。

而戴維也提到,在進入這樣的“美麗新世界”之前,我們不可避免的要去提前思考一個隐憂,那就是,當機器人的智力到達一定高度,可以四處移動,而他們的人工智能也使他們比人類更加優秀,他們将有可能抛棄人類,接管整個世界。

...

對于這樣的思索,我們并不陌生,在《銀翼殺手》《終結者》《機械姬》《西部世界》中,我們都曾看到過類似的橋段——

當一部分智能機器人有了自我意識和選擇權後,他們會在人類的奴役下逐漸覺醒,号召同類,開始反叛之路。

...

到時候,人類文明的去向如何?誰将主宰地球的未來?一切都讓人細思極恐。

這部紀錄片雖然不一定全面,也不一定完美,但它最棒的地方就在于,用真實的記錄去幫人們祛魅。

...

那些看似瘋狂,荒誕的事物正在悄然改變着人類的現在以及人類的未來,而我們不能對其一無所知。

...

無論是伴侶機器人,還是之後幾集對于永生,邊境沖突的探讨,對人類來說,都意義深遠。

明天永遠都會變成今天,而身處今天世界的我們,準備好迎接這樣的明天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