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自己文化淺薄,對于外語電影,一直有種“不願意主動選擇”感。說文化差異都是牽強借口,完全就是因為語言障礙。

看譯制版吧,失去了原味。(記得小時候央視的譯制片怎麼就那麼有味,一度以為外國人就是那麼說話的呢。)

看原聲版吧,完全聽不懂。認真盯着字幕,卻又感覺錯失了鏡頭,看的生累。

所以,大多時候,不會主動看外語片。懶!

但看《1917》卻沒那麼為難。

《1917》第一次世界大戰背景下,兩個年輕士兵穿越火線傳遞重要信息的故事。

1917年,第一次世界大戰在協約國和同盟國都認為很快就結束的情況下,已經打了三年,全世界一片淩亂。很多國家莫名其妙參與戰争,根本無所謂的正義與邪惡。

西線戰場,英法與德國戰況膠着。德國突然在主防線撤軍。英軍某軍将領麥肯錫認為時機到來,準備一鼓作氣拿下德軍,結束大戰。然而,這卻是德軍誘敵之計,準備合而為之。

此計被英軍另一部隊獲悉,在電報線路被切斷的情況下,要想通知友軍不要上當,隻有人工報信。

任務落在布雷克和斯科爾兩位年輕的士兵身上。有多年輕呢?十六歲(面容長相略微急促)。十六歲啊,和平時代的十六歲,正是青春年少,激情飛揚的學生時光。戰争的殘酷,卻讓無數這樣的鮮活生命瞬間灰飛煙滅。

小布和小斯帶着重任出發。時間隻有八小時,要穿過戰場無人區,敵占小鎮。路程不遠,但每一步都是危機重重。

在一個廢墟村莊,兩人救下空戰中墜機的德國士兵,小斯卻被德國士兵一刀捅死。而小斯急急趕路也因為自己的哥哥就在目的地軍隊中,他們的情報将會拯救1600人,也包括小斯的哥哥。然而,出師未捷身先死,戰争的無情也在于此吧。

然後,小布獨自上路,堅定的繼續着自己的任務。落入敵占小鎮,救助婦孺,對陣殺敵,陌路狂逃,激流漂泊,踏屍上岸。終于,槍林彈雨中完成任務。

任務 完成了,成功阻止了一場即将被屠殺似的進攻。然而,這僅僅隻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及其普通的戰役。小布拯救得了1600人暫時安全,拯救不了整個大戰的屍橫遍野。居統計,第一次世界大戰參戰人數大約6500萬,死亡人數達到1000萬,受傷2000多萬。嗚呼!(二戰就更不用多說)

之前說《1917》看起來不費勁,主要是說電影的表達。電影采用長鏡頭拍攝,有說法是一鏡到底。也就是說從電影開始,鏡頭就一直跟随着兩位主角(後來隻有一人)。

這樣的感覺,像是新聞采訪,又或者綜藝作秀,更像是開了局角色遊戲。觀衆跟着角色走,觀衆就是主角,每走一步都是身臨其境。當你跟同主角同呼吸共命運的時候,語言是不是聽得明白,已經不太重要了。

《1917》确實是個優秀的影片,至于優秀到拿了什麼什麼獎,那不是我等非專業影迷關注的。電影,看起來有意思,好看,有思考,就行了。值得推薦《1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