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發自簡書App

上次文章我提到的印度電影《起跑線》是一部能打動人心,引發共鳴和思考的一部優秀影片。我個人強烈推薦家長們觀看。

一提到“起跑線”三個字是不是會想到咱們平時說的一句話,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對!差不多就是這個意思。起跑線就是讓孩子接受的好的教育。印度文化和中國文化雖然有很大差異,但對待教育的做法是驚人的相似。

影片中的男主人公拉吉是一個時裝店老闆,她的妻子強烈想讓他們的女兒能上一所名校。

一開始,丈夫拉吉曾質疑是否有必要擠破腦袋上名校,而妻子米圖非常激動的表示,“我們不能讓皮雅接受我們所接受的教育”。因為她覺得正是因為沒有接受到好的教育,他們才隻能待在中産階級。想法做派以及焦慮和中國媽媽真是一模一樣的。

于是他們不惜舉家搬遷到名校旁的富人區,盡力融入富人圈子,但由于語言,生活習慣等原因使他們很難融入其中。

拉吉高價報了幫助上名校的咨詢機構,按照咨詢顧問的要求進行了各種努力,到女兒仍未被名校錄取。

後來聽說名校對貧困家庭孩子也有少數錄取名額,于是他們穿上破衣爛衫假扮窮人,搬到窮人區生活。因為不适應艱苦條件等原因,也難以融入底層社會,為此還鬧出了不少笑話。

影片既展現了富裕群體的攀比、虛榮和虛僞,也生動展現了窮苦人民的勤勞、樸實和善良。

拉吉一家假扮窮人期間,認識了善良、勤勞的希亞姆一家,并受到了他們無私的幫助。

希亞姆教拉吉擠公交,帶着他在工廠幹活,把自己的工資分給他,甚至不顧自己生命安全去“碰瓷”,将得到的賠償送給拉吉交孩子學費。

然而,當拉吉的女兒占了這窮人的唯一名額,進入理想學校時,希亞姆的兒子卻落選,看到善良的希亞姆痛苦而無奈的表情,我的眼淚忍不住流了下來。

拉吉受不了良心的譴責,最終選擇說出真相,并點出印度教育的本質問題是“教育已經淪為生意。”

影片後面也展現了拉吉為糾正自己的欺騙行為,匿名捐助公立學校,到名校提出放棄女兒學籍,并當衆講述自己的故事,讓孩子從名校退學,去上普通的公立學校。

《起跑線》中也傳達了這一觀點。拉吉的女兒被特别精細化地管理着,但成長受到很大限制,在富人區時,女兒難以和同齡小孩交往,但到了窮人區,和一群野孩子奔來跑去,反而學會了什麼是分享和關愛,什麼是善良和友情。

正如家庭教育專家尹建莉老師強調的那樣,家庭教育甯可過寬,也不要過嚴,孩子的未來是廣闊世界,不是父母溫暖的手掌,早晚孩子要自己去曆練,去成長。

父親拉吉最後的演講時說:現實很強大、擇校很重要,但成為什麼樣人更重要。拉吉那句台詞“如果你都不是一個好人,那你就不可能做個好老公或者好爸爸”,很戳心又很溫暖。

看完這部電影,我真的感覺五味雜陳,内心久久不能平靜。作為中國媽媽應該怎麼做,依然沒有答案。隻能跟着潮流行,跟着感覺走,才是最主流的,最保險的方法。至于是不是最佳的?不知道,真的不知道。

印度人能從教育的環節,深入到階級固化的議題,并且還将這樣沉重、嚴肅的内容,拍的妙趣橫生,又擲地有聲。印度電影人的這種在娛樂中探讨社會問題的能力,真令人佩服和贊歎。

據說這部電影在印度上映時,很多父母領着孩子走進電影院觀看,票房壓過當時同期上映的奧斯卡電影。電影被評為最佳影片,扮演男主角的演員,被評為最佳男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