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生之年啊!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将迎來上映25周年,北美率先宣布重映。
看到這個消息,小編按耐不住内心的激動,真心希望内地場也盡快安排上。
畢竟,時間會證明經典的價值。

時至今日,它仍是很多人生命中最熱愛的一部電影——
忒經典的東西,我要帶去我的墳墓 ▼

不看的話人生不圓滿 ▼

沒有人會不喜歡吧! ▼

絕對的影史NO.1,常年蟬聯IMDB、豆瓣評分第一。
過去那麼多年,慕名來膜拜的人仍不在少數,截至目前,豆瓣上标記人數超過150萬,短評即将突破30萬條。

就是這麼一部神作,當年不僅票房慘淡,還在奧斯卡敗給《阿甘正傳》,入圍7項大獎,顆粒無收。
有人将原因歸結于不平凡的1994年,有人歸咎于失敗的片名。
然而寶藏不會被埋沒,所以它能在此後漫長的時間裡穩坐第一。 因為它不隻是一個簡單的越獄故事而已,其中的每個組成部分都蘊含深意。


羽翼光輝的安迪
年輕有為的銀行家安迪含冤入獄,被判兩個終身監禁。 安靜寡言,優雅的像個紳士,進入肖申克監獄的安迪,和這裡的一切都是那麼的格格不入。

同樣是外出放風,他像是來視察。

同樣是坐牢,他卻坐得與衆不同。
他憑借自己的理财知識為同伴争取到暢飲啤酒的機會,陽光灑肩頭,大家在屋頂上一邊喝酒一邊吹風,那畫面簡直不能再美好。

飾演安迪的演員羅賓斯說:“我時不時地就感到心情陰郁。”
唯一念念不忘的就是安迪和獄友們在屋頂上舉杯共飲的情景,那是電影開場半個小時以來,僅有的一點亮色。

不止如此,安迪還在監獄裡培養着自己的小嗜好,為監獄圖書館争取資金,頂着事後被暴打的代價,在廣播室私自為囚犯們播放美妙的音樂。

當樂曲傳遍監獄,一切都安靜下來,所有被監禁者都擡頭凝視,靜靜聆聽。 盡管不是所有人都聽懂了,然而灰白的世界在此刻變成了彩色。

瑞德如此評價安迪:
有種鳥是關不住的,他們的羽翼太光輝了,當他們飛走,你會由衷慶賀他獲得自由,無奈的是,你得繼續在這乏味之地苟活。

毫無疑問,安迪就是一隻羽翼光輝的鳥。
這種鳥,就是再暗無天日的牢籠也關不住他對自由的向往,他們在哪裡,哪裡就有津津樂道的故事。

扮演上帝的典獄長
相比肖申克監獄裡關着的各種各樣獲罪的犯人們,吃人不吐骨頭的典獄長才是真正的狠角色。
西裝革履,從頭到尾以紀律和《聖經》規範犯人,卻唆使獄警以各種兇狠手段對付違逆他的犯人。

狠辣之餘,極盡貪婪。
把監獄圖書館的成立記在自己的功勞簿上,發現安迪的理财能力後,讓他幫自己洗錢做賬,甚至為此毫不留情地斬斷安迪洗清罪名、重獲自由的希望。
不會停止,要繼續,否則我要你生不如死。
不再讓警衛保護你,不再讓你一人一間牢房,把你丢到雞奸狂當中,日日夜夜輪奸不休......

習慣于扮演上帝的人,都是自負的。
所以當一切敗露,典獄長甯肯自殺也絕不願意被捕,上帝怎麼可能會有被審判的一天?

他又怎麼可能允許自己有朝一日和曾經教化的囚犯共處一個牢籠呢?
那個地獄長什麼樣,他比誰都清楚不過。

被體制化的瑞德和老布
因謀殺罪被判終身監禁的瑞德。
他是肖申克監獄裡的“老油條”,幾乎是另一種“權威人物”般的存在,人品人脈一流,不管其他犯人們想要什麼,他都能幫忙搞進來。

每隔10年,監獄都會為符合條件的犯人們安排一次申請假釋的機會,然而瑞德每次都被駁回。
第一次時,瑞德緊張得手都不知道往哪裡放,身體左右晃動,坐立不安。

問他是否悔改,他連忙說“是的,先生,絕對改了,先生”。
這場景像極了面臨大考的學生,給出标準答案,期待着一個不錯的考試成績。
記住瑞德這時的眼神☟

第二次時,瑞德已經沒有了先前那些緊張的小動作,挂着禮貌的淡淡微笑,聲音毫無起伏,就這樣送出了标準答案。
眼神晦暗,很無所謂,不抱希望☟

第三次時,随意地坐下,随意地開玩笑、調侃,他已經懶得再說什麼标準答案了,甚至覺得這個已經回答了三十年的問題有點好笑。

坐牢坐太久,忘記了自由的感覺,他早已習慣了監獄的一切。
有地位,有人脈,有暢通的交易鍊,真出了監獄,他才什麼都不是,不打報告,連廁所都不會上。
就像老布。
如果瑞德不是被安迪救贖,那麼老布的結局很可能有一天會在瑞德身上上演。
得知自己要出獄,老布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再次犯案,這是他唯一可以繼續留在這裡的辦法。

50年的牢獄生活,除了監獄,他什麼地方都不認識。
在這裡,他打理監獄的圖書館,與人為善,有學問,受人景仰,是個有教養、有地位的人。
在監獄之外那個陌生的世界,他隻是一個雙手患有關節炎的假釋犯人。

飛快駛過的汽車,匆匆而過的行人,全世界都很忙,他是格格不入的存在,所有的一切都令他無所适從。
最終,一次在夢魇中驚醒後,他選擇了自殺。

這就是可怕的“體制化”。
監獄是個怪地方,起初你對監獄恨之入骨,然後你對他習以為常,時間夠久之後,你會變得無比依賴這裡,這就是制度化。
瑞德、老布這類角色的原型,其實就是我們。
每個人在人生的各個階段,都要進入不同的“牢籠”,幼兒園、學校、公司、社會,從一個初來乍到的新人變成其中的一部分。
接受各種規則馴化的過程,就是性格棱角被一點點磨平的過程。
可怕的是,你清楚這一切在發生,卻無力改變。

滴水穿石的力量
作為一部經典中的經典,《肖申克的救贖》蘊含着一種穿越時空的力量。
每看一遍,就能汲取一遍養分。
其中有自由可貴的解讀,更有一種對希望的超強注解。
記得安迪自己刻的那套棋子嗎?

那種事情,監獄裡的其他犯人們壓根不會去做,瑞德就算想要,自己想辦法花錢搞一套進來就好了。
就像他每周一封給官方申請圖書館經費堅持了6年一樣,如此費時間又沒有意義的事情,隻有安迪會做,所以安迪成功越獄了。

而成就他“救贖之道”的正是典獄長自己獲準貼在囚室的麗塔·海華絲的海報,他反複教化犯人們的《聖經》,以及那把特别不起眼的鶴嘴錘。
當時瑞德看到它就笑了,“估計要花六百年,才能用這東西在牆根挖出一條地道”。

安迪花了20年。
20年,這是一個太過漫長的周期,它能把一個精力旺盛的年輕人磨成一個垂垂老者,淡忘掉自由的感覺,不再存有一絲希望。
然而安迪卻在地獄裡的黑夜,一錘子一錘子小心翼翼為自己鑿出了一個奇迹。

這就是希望滴水穿石的力量。
所以我會說,如果這世界上隻剩下一部電影,我選擇《肖申克的救贖》。
因為它的另一個名字是希望。
它讓之後許許多多的朋友看到,人活一世,心懷希望的未來到底可以有多麼美好鮮活。
生命不息,希望不止。
正是如此,我敢斷言,就算再過一百年它也依然有資格雄踞榜首!
感興趣的小夥伴
老規矩公衆号回複片名觀看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