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雅俗共賞并不是百分百意義上的褒義詞,“雅”的人可能不以為意,“俗”的人則必定心生不忿,都是喜歡看劇的觀衆而已,不該有此類層次上的區分。所以一部好劇,赢人之處應該在于把雅俗共賞打造得不着痕迹,所謂大俗大雅,好看就是最高标準。《雍正王朝》正是這樣一部制作精良、契合幾乎所有收視群體的口碑佳作,至今無劇能出其右。

該劇改編自二月河所著同名長篇小說,導演為胡玫,演員包括唐國強、焦晃、王繪春、杜雨露等,皆為實力派,紮實專業的制作理念令《雍正王朝》播出時席卷内地、港台、東南亞及整個海外華人地區,更在台灣創下“重播次數最多的内地電視劇”記錄,其受歡迎程度可見一斑。在今天看來,從服化道延伸至劇情,再到演員表演,該劇仍毫無違和感,可見好作品自有其綿長的生命力及市場價值。

...

​服化道尊重曆史、不搞噱頭

放眼當今影視劇市場,很多作品在籌拍之時都會強調自己的制作有多麼精良,同時兼顧創新,實際效果卻隻流于表面,古裝題材更是重災區。該配套的偏偏拆開來穿,該色調濃郁的偏偏用亮色代替,不分場合,盡是噱頭,近景強調的細節随處可見工業化批量生産的痕迹。《雍正王朝》則完全避免了上述問題,龍袍隻在重要場合才需要穿着,平日裡着裝與大臣并沒有太大區别,隻會在内襯等細節用顔色體現不同。

同時整體色調也非常厚重,令每件戲服、每樣道具,看上去都極有體量感,款式及刺繡紋樣都能結合劇中人的身份做出調整。

...

劇情嚴肅卻并不沉悶,講述曆史、體現人性

就像口水歌一樣,現在很多劇也采取同樣思路,隻追求看劇時的爽快。對于《雍正王朝》來說,希望做到的不僅是令觀衆們看得爽,更要令其回味得爽,用嚴肅卻并不沉悶的方式講述曆史。皇帝也是人,他也會有煩惱跟情緒,再結合針對不同事件的處理方式,體現出難能可貴地人性。劇中不僅有步步為營,可能簡單一個舉動卻暗含幾層深意的燒腦部分,更不乏直白的熱鬧,比如“百官行述案”,觀衆們無論将自己代入何種情境,都能從中找到樂趣。

當然一些原著中沒有深入的部分劇情也做了改動,比如本無太多交集的人物,邬思道及年秋月,通過交織盤節的感情塑造,對升華主題産生很好的推動作用。

...

選角值得反複推敲,尤其姿彩各異的女演員

全屏不見整容臉,根據角色特點,《雍正王朝》堪稱女演員選角教科書,不少年輕觀衆在初次觀看時會覺得這部分是弱項,并不亮眼,但仔細斟酌卻能品出其中滋味。當審美趨向一緻,想看到靈動的表演幾乎成為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這部20年前播出的片子卻做到了,胡玫導演嚴格用角色性格和曆史感做為标準,鵝蛋臉、瓜子臉,或圓潤或清瘦,每一位都仿佛來自真實,完全不會令觀衆出戲。

...

無論從哪個角度進行分析,《雍正王朝》都是此類劇作中的佼佼者,每個鏡頭單獨截出亦寫滿用心。動不動就把劇荒挂在嘴邊的觀衆們,莫不如靜下心,試試這部好口碑實至名歸的經典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