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意中翻翻老港産片,總有那麼幾部令人毛骨悚然。想起當年的年少無知,在錄像廳中被各路“限制級”港産片吓得半死,特别是那些上世紀90年代出品、帶有敏感标簽的港産CULT片,一次次沖擊了我幼小的心靈。

當時被吓得不淺是實話,但回過頭來看,這些影片并不隻是單純的追求血腥暴力的感官刺激,而是以一種過激的視覺呈現方式,表達對人性邪惡面的憤怒與無奈。所以,他們才會被奉為經典,被一代又一代的觀衆回味、解構和評論。

第一次認識香港電影演員黃秋生還是在1993年上映的電影《八仙飯店之人肉叉燒包》,那時他年紀輕輕,卻挑戰一個時而變态兇殘、時而老實巴交的殺人狂魔。

說起邱禮濤,以前隻知道他是香港現實主義題材的大師,卻也拍了《人肉叉燒包》這樣的CULT影片,想來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CULT片也是一種現實吧。

...

創作來源:真實發生的滅門懸案

本片的創作靈感來源于曾經轟動一時的澳門八仙飯店滅門慘案。

1985年,路人在澳門的黑沙環發現了數個人體殘肢,因此驚動警方。此後,警方得到線索,直指八仙飯店店主一家九口及一名員工的失蹤案,随後飯店現任老闆黃志恒被警方控制。

根據線索,警方确認了八仙飯店共有10人失蹤,但由于黃志恒一直拒絕招供,直到其在獄中割腕自殺警方都沒有找到死者遺體,最終讓本案成為一樁懸案。

由于失蹤者和黃志恒都來自八仙飯店,因此,民間流傳其将失蹤者的屍體肢解做成豬肉包子。這就是香港本土化的《八仙飯店之人肉叉燒包》的“前緣”。

...

以現在的眼光來看,《八仙飯店之人肉叉燒包》是一部成本低廉、制作粗俗、平鋪直叙、一味追求血腥暴力的劣質影片,但黃秋生創造的變态殺人狂形象實在太過經典,影片的戲虐、荒謬和黑色幽默,表現出總是特立獨行、不求取悅觀衆的邱禮濤,以令人作嘔的變态、兇殘為背景,對人性、社會進行的深刻反思。

角色塑造:黃秋生最經典的銀幕形象

《八仙飯店之人肉叉燒包》中,黃秋生拿捏精準、收放自如的演技獲得觀衆和評委的一緻認可,憑借本片讓初出茅廬的他捧得了第13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

...

黃秋生也成為香港電影史上首位憑限制級影片奪得影帝殊榮的演員。此後,他一路平步青雲,接拍數部經典港産影片,成為香港影壇中最具實力的男演員之一。

片中,黃秋生飾演的男主黃志恒,在來到澳門之前就已經命案在身,可謂是名副其實的亡命徒。為此,黃秋生将男主塑造成一個平日裡憨憨傻傻、不苟言笑、一臉純真的普通人。

...

一方面,這是為了和後面瘋狂殺戮時面露狡黠微笑的變态殺人狂形象進行對比,另一方面,也表現出男主逃亡中謹小慎微、生怕惹事被警方抓獲的性格特點。

對于片中大篇幅的殺戮、強奸、肢解戲份,黃秋生在内心表現上處理得比較獨到,演出了男主把活生生的人當成豬狗牲畜的變态心理,這種滿足于喜悅殺戮帶來的快感,被黃秋生很多不經意的肢體動作和細節釋放出來,巧妙的傳給觀衆。

兇殘的殺掉包括兒童在内的受害者,并進行肢解、剔骨之後,男主還别出心裁的将剝下來的人肉,做成肉餡包在包子裡,交給包括警察在内的客人們吃。

...

不明真相的人吃到了人肉,這不僅表現出男主極度殘忍的性格,更是點名了男主“一人犯案、綁架社會”的反社會心态。

到了影片最後,觀衆們害怕的不是殘臂斷肢的血腥和被包成包子的人肉,而是黃秋生飾演的男主對殺人、肢解的麻木不仁,對人性淪喪的滿不在乎。

本片中,邱禮濤突破了當時同類港産片中,專注于一味追求血腥暴力帶來的視覺沖擊力,特意将男主被警方抓獲後的關押過程,作為本片的重頭戲和感情宣洩點。

...

觀衆在警察、獄友甚至護士對男主一波接一波的肉體摧殘中,釋放着對這個變态殺人犯的憤怒、唾棄,甚至恨不得自己動手,觀衆和演員們仿佛共同進行了一場“人人得而誅之”的龐大盛宴。

然而,津津有味品味電影的觀衆們或許沒有注意到,這種對男主的極端憤恨,轉化而來的報複心理,其實也是有違人道的人性之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