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末有 Run On 真的太好了,我願稱之為寶藏韓劇,每星期的高質多吧胺補給。和很多人一樣,我從第二集開始無法自拔地為這部劇着迷。非常喜歡這一集,一想到就忍不住嘴角上揚的程度。
為什麼第二集會如此讓人心動?
也許你會覺得這還用問嗎?第二集的吻,那句“진짜” 和那個可愛到無理的笑容,就是足夠充分的理由吧。而且别忘了善謙還全心全意地朝美珠飛奔而來,用破紀錄的九秒百米沖刺速度!
我曾這樣覺得,後來我發現這樣未免太流于表面。這不是讓我心頭一震的原因。
以前看别的劇,沒有感情基礎的男女主接吻時,比起心動,我更感覺一絲絲尴尬和莫名奇妙。然而這次看善謙的酒後“失誤”,我竟完全沒覺得這是哪裡來的冒失鬼,反而為此心動不已,久久不能自己。
怎麼回事,是我被任時完迷倒了嗎?好吧這也不是什麼新鮮事,這點我承認。但為何這場戲給我的感覺是如此水到渠成,仿佛是兩個動心的人之間當下再自然不過的事?
我發現重點是編劇之前的鋪墊。我願稱之為謙美把前戲做足了 —— 兩人的酒桌深入對話。

紐約時報刊登過一篇很有趣的文章,“To Fall in Love with Anyone, Do This"(标題:想和任何人墜入愛河,就這麼做)
文章是 Mandy Len Catron,紐約時報 Modern Love 專欄作家的親身經曆分享。文中提到心理學家阿瑟·亞倫 Arthur Aron 的研究成果:兩個陌生人之間的親密關系或許可以通過彼此詢問一些特别的個人問題而快速升溫。
這個理論的核心是,共同的脆弱能促進親近感。研究者稱:“同伴之間發展親密關系的關鍵模式在于持續、逐步升級、相互且個人化的袒露自我。” 在其研究中,亞倫讓一對陌生男女(兩人均為異性戀)在45分鐘内回答 36個問題(以下簡稱‘36問’),這些問題逐步變得越來越私密。然後兩人保持沉默,直視對方的眼睛4分鐘。測試結束後,這兩個從不同的門走進他的實驗室的完全陌生的人墜入了愛河。6個月後,他們結婚了,并邀請實驗室的全體人員參加了婚禮。
(劃重點 —— 陌生男女、回答私密的問題、直視對方的眼睛)
作者會寫這篇文章的契機是因為她也偶然在酒吧和一個不熟但有好感的男生嘗試了這個實驗。雖然兩人并非陌生人,但兩人是初次單獨相處。神奇的是兩人後來也發展為戀人。
回到正題。為何我會把 Run On 和這篇文章聯想在一起?
我發現善謙和美珠的酒桌對話當晚,有些要素和這個研究相連。
- 兩人第一次長時間單獨相處、交流。
- 和陌生/不熟的人交談時,我們常會有些戒備,呈現‘不完全’真實的自己。但酒桌對話之所以這麼有化學反應,除了因為兩人的話題像 ‘36問’ 般不流于表面,兩人也選擇放下防備,真摯坦誠地交談,不客套敷衍。
- 他們言談間的話語甚至可以用來回答一些 ‘36問’ 的問題:(當然他們可能不會這麼回答,但若從他們的角度推測)
第17 題,你最寶貴的記憶是什麼?
美珠:很難過時有電影台詞給了我很大的安慰,成了我夢想當電影翻譯的契機。
第15 題,你人生中最大的成就是什麼?
善謙:從投标槍換到短跑項目,自己如何設目标,拼盡全力達成,破了高中記錄。(這也許也是他最寶貴的記憶之一,因為決定當短跑選手是他初次為自己的人生做的重大決定)美珠:很努力想當電影翻譯,最後真的如願以償,成了在不同語言間搭起橋梁的人。我把一個世界從頭到尾了解一遍後, 再把它告訴全世界…… 有種成了富翁的感覺,就像手裡握有許多東西一樣。
(人談起自己傾注熱情的事物的模樣很迷人。談話間兩人都是那麼專心,眼神沒有離開過對方)
第18題,你最糟糕的記憶是什麼?
善謙:朋友說我是關種;經常被人說倒胃口 (這大概稱不上最糟糕的記憶,但肯定是不好的回憶)
第28題,告訴對方你喜歡他身上的什麼品質,要非常誠實,說些你不會對萍水之交說的東西。
美珠:本來身邊有你這樣的人,會讓平凡的人産生焦慮感。善謙:(有些在乎,小心翼翼地問)我是什麼樣的人?美珠:(想了想後,很真誠地看着他說)堅韌的人。

第二集的善謙并不喜歡電影,美珠也不喜歡跑步。然而兩人卻能聊得如此有默契。
身邊有擁有相同熱愛的事物的人很難得。更珍貴的是,和你擁有不一樣的熱情,但願意傾聽的人。你可以盡情告訴他,詳盡地談論你所愛之事。你愛什麼?你為什麼喜歡它?如果他願意聆聽,因為他好奇你為何被打動,即使他無法有共鳴,甚至其實根本不需要了解 -- 這樣的關系難能可貴。
善謙和美珠一邊喝酒一邊暢談時,我看到兩個對彼此好奇、有好感的人,很有耐心地一直聊着,分享各自熱愛的職業和緣由,知曉并了解對方的生活,雙方都很配合并真摯地談天,不想讓這段對話停下。
兩人就連喝酒時眼神也不離對方,全心全意地傾聽,不帶偏見、批判的眼光(比如美珠在問善謙臉是怎麼受傷時 ),自在地把實情毫不猶豫地講出(善謙沒有隐瞞打架)。不怎麼笑的人,你卻對我笑得那麼燦爛。美珠也是不經意笑着。這整段看下來,他們的表情都給我一種 ‘我動心了’ 的感覺。

然後,墜入愛河實驗還沒結束啊,兩人甚至還對視了!雖然比實驗短時間,但更近距離。在此引用文章裡作者和實驗對象對視時的内心感受:“人們總說眼睛是靈魂之窗,但此時此刻,最震撼我心的不單是我真的在看着眼前的人,而是我在看的那個人,真真切切地看着我。”

無可否認兩人之前已被對方吸引,互有好感。善謙認不出合作廣告的女星,卻認出了兩面之緣的美珠,對奔跑着的她挪不開眼,甚至忽略運動員的不幹涉原則幫助她。美珠則坦率覺得和這個為自己解圍兩次的帥氣陌生人的不期而遇像命運;看到運動服廣告時略帶遺憾的“啊,原來他是非賣品啊。”
若酒桌對話是因話語共鳴,互相了解而産生的‘精神化’心動;那近距離對視則是将其‘感官化’。我的心聲被聽見了;ta看見了我的存在。雖然吻戲在第二集但卻不突兀,我想這場酒桌對話功不可沒。他們動心了,而身為觀衆我也感受到了他們的心動。
這一夜很迷人,因為兩人都願意花心思、用心去了解對方,而且更難得的是,兩人不設防,願意讓對方一窺自己的真實内心世界。
盡管如此,墜入愛河沒有捷徑。這一夜兩人間建立的信任和親密感,不過是個很美的開始。
相愛從來不是這麼容易的事。正如紐約時報的文章裡的最後一句話:“愛并非就這樣發生在我們身上。我們後來相愛,是因為我和他都做出了選擇。”
就如善謙和美珠的選擇 -- 選擇在短暫交集,恢複到各自生活後,因為想見你而去見你,即使隻為了和你說說話,甚至是一些莫名其妙的話,你卻剛好也明白我的心意。
“為什麼你會在這裡?”“…… 還沒想好來見你的借口。”''為什麼每次都帶傷來找我?''''對耶, 可能我真的很渴望關注吧。''
“并不需要時時刻刻克服傷痛。周末可以休息一下。”
“會不會太高估我了……”“難道不是你太小看自己了,請你自信點。”
“你知道你像什麼嗎?對痛苦習以為常的人。你會不停忍耐痛苦直到習慣它為止,所以你根本沒察覺那就是痛苦。” “為什麼你的擔心裡唯獨沒有你自己?”“對我來說,有關你的話才是最重要的!”
“你對我說的話、給我的安慰,就算是假的,它們對我來說都是有意義的。”
“你看到我不會很開心吧?!”“開心啊。想到要跟你一起跑步,我就很開心啊。”
“累的話,你可以慢慢跑,不要放棄就行。”“那麼跑下去,看不到你了怎麼辦?”“我等你就好了,直到你能看見我為止。”
“拜托你,喜歡我吧。”“那件事 我已經在做了。”
“媽……”“奇善謙。”“以後不要找不在的人,找在你身邊的人吧。無論生病或難受的時候都是。”
一見傾心固然很好,但更深刻的是被在乎的人用心理解。
就如 ‘36問’ 研究的核心理論:“同伴之間發展親密關系的關鍵模式在于持續、逐步升級、相互且個人化的袒露自我。”
我想這個世界大概沒有和陌生人立刻陷入愛情的方法。隻有他和她每時每刻的選擇。
選擇真摯相待。選擇溫柔以待。選擇為愛付出真心和努力。選擇你。
也許這就是相愛的魔法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