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是被豆瓣的評分吸引的。
海報上的艾裡奧與奧利弗,兩個男孩子互相依偎的樣子,太柔和了。
是比冬日陽光更加溫暖的感覺。
我喝着一杯熱熱的烤奶,在一個晚上看完了它。
意猶未盡,忍不住想推薦給别人欣賞,而後的幾天裡,這部電影一直在我的電腦桌面存在。
兩個多小時的時光,它牢牢包裹住我還不喑世事的感情。
1983年的意大利,17歲的少年艾裡奧遇見了24歲的奧利弗。
他們度過了彼此生命中最戀戀不忘、難以忘懷的六個星期,然後,歲月在艾裡奧無聲的流淚中定格。
沒有太多關于他們情感的直接渲染,沒有所謂愛情片特有的戲碼,也沒有讓你特别特别生氣想罵死編劇的沖動。
有的隻是他們彼此之間愛到深處的自然流露,一個小動作,一個細微的表情,一句不經意的話,都讓我看到了關乎性别之外的灼灼愛情。
所以當他們不是happy ending的時候,我會感到很難過,但我依然喜歡這樣的安排,無關性别,無關戒律。
在這之前,我隻看過類似于霸王别姬這樣的愛戀,蝶衣執着的愛着不會跟自己一樣的程小樓,而時代的背景在一定程度上也弱化了這種感情的突出。
而在這裡,我能體會到的是人類在超脫現實,隻追随自己“maybe more than friendship”時的那份不易,那份可貴。
大抵,世界上最好的感情就是,我明知它很禁忌,但我們剛好互相愛慕。
這個世界再無秘密,愛上你,就是我唯一的秘密,而我隻願和你分享。
想要靠近,不敢靠近;想要推開,不舍推開。
當我們終于坦誠相對,這世上,隻剩彼此博博狂跳的心。
我聽見你喃喃的聲音:
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
Call Me by Your Name.

02.
在皮亞韋河戰争紀念碑,艾裡奧第一次試圖傾訴,而奧利弗試圖避開話題。
奧利弗:就沒有你不知道的事嗎?
艾裡奧:我什麼都不知道。
奧利弗:你比這兒任何人知道的都多。
艾裡奧:但願你知道我對重要的事有多麼無知。
奧利弗:什麼是重要的事?
艾裡奧:你明明知道。
奧利弗:為什麼告訴我這個?
艾裡奧:因為我認為你應該知道。
奧利弗:因為你認為我應該知道?
然後艾裡奧一直輕聲重複着,“因為我想你知道,因為我想你知道......”
這是觸動我心弦的第一幕,簡短的對話,艾裡奧吸着煙、無意識觸摸着欄杆,最後擡頭望向紀念碑。
我看到的是一個滿腹愛戀的少年,帶着卑微的小心翼翼,帶着試探的舉棋不定,在向他喜歡的人表白心意。
艾裡奧當時應該在想着騎士和公主故事中的那句話吧。
“說出來好,還是死好?”
所以在溪水旁的草叢上,當奧利弗終于肯踏出自己的顧慮,親吻了他時,
他就像個初嘗禁果的小孩,興奮的想要更多的觸碰,想要更多的愛。
而後他倆之間相處的一系列小細節,都像是在互相挑逗,互相刺探對方的真實心意。
在這段愛情中,年長的奧利弗,扮演着愛人的角色,他主宰着艾裡奧的情緒變動,隻要他肯,艾裡奧便義無反顧。
而愛人,往往渴望擁有一位年輕的男性作為情人,來擔當他情感世界裡的一個精神依托,并且教會他成長與愛,即使最終隻能親手斬斷這段不該開始的愛情。
于是,年輕的艾裡奧便在這場愛的追逐中成為了奧利弗的情人,他像個笨拙的小孩,青澀,敏感,也有着隻屬于年輕的沖動與希冀。
在愛人的指導下,他找到了真正的自己,找掉了那個隻能跟奧利弗靈肉合一的自己。
許是從沒有過煩惱,許是家庭把他保護的太好,這個幹淨的少年,在短短的6個星期,耗盡了自己一生的力氣去愛一個人,貢獻着自己的青春和沖動。
然後在無數個冬天,無數個夏天,懷戀那溪水的涼、那泳池的互相打鬧、那餐桌下的腳的觸碰......

03.
影片中第二幕觸動我的。
在兩人醒來時,奧利弗說:
用你的名字呼喚我,我會用我的呼喚你。
“我這輩子從來沒做過這種事,就在我把我的名當他的名來喚時,我進入了一種無論過去或此後,我從未與任何人共享的境界。”
Call me by your name and I will call you by mine.
這意味着在愛人面前,徹徹底底的投降。
他們之間有了小秘密,建立了隻屬于彼此的默契羁絆。
艾裡奧與奧利弗在一起了,他們兩人獨處的時光像是一場烏托邦的夢境,不真實,充滿虛幻與缥缈。
來的快,去的也快。
所以最終留下的都快不是愛情本身,而是少年的成長,是父親的一番真心話語,是隻想用你的名字呼喚我,我就會用我的叫你的一份回憶。
總有一些願望會落空,就像翩翩飛舞的蝴蝶被剪掉了翅膀。
奧利弗要結婚了,他打電話來告訴這個消息。
艾裡奧好不容易積攢起來的冷靜頃刻間瓦解,他顫着唇一遍遍的低喚奧利弗的名字。
艾裡奧,I remember everything.
于是強顔歡笑的少年揚起嘴角。
臨别前的那個吻和那件寬大的襯衫,是我從你那裡得到的一切。
但沒關系,你還記得我們之間的這個秘密,在以後漫長的冬天裡,我不會再像以前一樣期待夏天的到來。

挂了那通電話後,艾裡奧蹲在壁爐前默默哭泣。
短短幾分鐘,伴随着他的眼淚,伴随着他後面家人的忙碌,伴随着冬天的壁爐,他把那個夏天又度過了一次。
這是觸動我的第四幕。
在隻有一個人的鏡頭面前,人的感官、各種細微的動作都會被無限變大,你很難用一種原始的感情去試圖表達這種隻能感同身受而無法真切體會的痛苦,因為太苦,而我們都不懂。
艾利弗的扮演者,蒂莫西*柴勒梅德,用他細膩的演技幾近完美地诠釋了角色。
“河水流動的意義不在于事物的變化讓人得以再一次記錄,而在于有些事物能在變化之中保持不變”。
這句是艾裡奧偷看奧利弗的筆記時讀到的,身處平行世界,經曆平行人生,我們随風漂浮,想象着自己能夠記住很多重要的事,遇見很重要的人。
不必感到無奈,不必感到抱歉,大多數人的人生都有多于兩個的平行人生,而我們也像艾裡奧與奧利弗,那個夏日,永遠不會變質褪色,更不會淪為基甸之幻。

04.
第三幕觸動我的,是午後的沙發上,艾裡奧與父親的談話。
别害怕,事情總會來的。
上天總有辦法找出我們的弱點,在猝不及防的時候。
如果有痛苦,就去照料,如果有火焰,也不要掐熄。
如何過你的一生是你自己的事情,你隻要記住上天賜予我們的心靈隻有一次,在你領悟之前,心已經疲憊不堪了。
你的身體,總有一天,沒人願意看它,更沒人願意接近。
現在的我覺得很遺憾,我不羨慕痛苦本身,但我羨慕你會痛。
我尤其喜歡這段,因為它可以适用于所有LGBT,也是這部電影最大的亮點所在。
父親所說的真摯話語,沒有一句涉及到真正的LGBT術語,也沒有一句引領着自己的孩子去進行身份認同,給自己貼上标簽。
艾裡奧是幸運的,在這段無疾而終的愛情裡,父母、家庭都不是他跨越性别的阻力,他隻顧去愛,隻顧去傾訴自己的欲望就可以了。
而奧利弗不一樣,他說,我的父親肯定把我送進懲戒中心。
1983年的世界,還是保守的世界;
2018年的世界,依然是個保守的世界。
即便現在,絕大多數人對LGBT始終都是抵制、唾棄的态度,所以那些深陷性别囫囵,為了世人的眼光而欺騙自己的人們,是需要得到理解、關愛的。
我愛這個人,不過他剛好跟我同性罷了。
人在一生中,所能遇到的人與故事,都别樣精彩。
這裡面沒有那些明顯的對錯之分,高下之分,黑白之分,真理的一元性在這一刻失去了它的意義。
我們所經曆過的,愛過的,痛苦過的,最後都将是人生的千萬個碎片中的一片,這千萬碎片最終成就的是獨一無二的自己。
每個人隻能活一回,所以遇之安之體驗之。
你無需去主觀選擇自己的性取向;你無需去站隊,去認同;你無需做判定,無需做價值判斷;你無需成為任何标杆或旗幟。
你可以直接逾越每一步,去愛上一座完美的雕塑,I KNOW IT HURTS SO MUCH,最終你都是自己的主人,你要做的是無界,無疆,無限。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