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看了迪士尼的《花木兰》。这是一个能打动人的故事。万里赴戎机的孤独与坚强,直面自我的勇气与释然,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关于女权

      这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女权电影。

      一直以来,华语影视作品中缺少真正的女权元素,大多数作品,一类如甄嬛传,女性在后宫搏杀,尔虞我诈、你死我活,不过争夺男性第一附属品的地位,没有男人,女人的人生好像就失去了意义;另一类过于强调女性的权利,对女性的义务只字不提,潜藏着物化女性的心思,是伪女权。

    《花木兰》充满了正能量:女性和男性一样,肩负起保卫祖国、孝敬父母的责任,甚至上阵杀敌、扭转乾坤于刀光剑影之间,比大多数男性做得好;决定女性地位的,不是先天赋予的容貌,而是后天的智慧、努力、才能;女人有自己独立的人生追求,退伍后不是选择找个不错的男人(战友)嫁了,而是到首都继续事业,没把一辈子寄托在男人身上,和世俗“女人最大的追求就是嫁一个好男人”的观念形成鲜明对比。

    电影的故事中,花木兰的勇敢与真诚改变了世界,打破了社会对女性的刻板认知,赢得了人们对女权的认可和支持。希望现实生活中,一个男女平等、同权的社会,加快形成。

    2.关于“准许为人”

    电影中花木兰能成功的关键,是真实的面对自己。

    我们有多久没有真实的面对自己了,有多久没有像婴儿一样,想笑就笑,想哭就哭。

    我们的文化里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却不太提倡人所不欲勿施于己。有句话说,“只有两类人不会体会到痛苦的情绪,一类是精神病人,第二类人,没有痛苦情绪体会的是死人。”准许自己痛苦、害怕,并不可悲,而是爱自己的一种体现,也是每个人的权利。

    希望有一天,我们都准许为人,不再要求自己完美,知道自己不漂亮,知道自己懦弱,知道自己不够好。当责怪自己的时候,问自己一句“如果我的朋友这样,我会打击、伤害他吗?”,像爱世界一样,用一种更温和的眼光,去看待自己。

    3.关于文化

    老实说,这部电影拍得不好,很可能是因为导演不理解中国文化。

    换个角度想,即使迪士尼投入巨资、导演费尽心思,对我们的文化也充满了误读和曲解,那么,或许我们在很多时候,对其他文化的理解可能不够深入。

    文化差异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用更包容的心态去聆听、用更深入的姿态去理解,是弥补文化差异的重要手段。但似乎我们把注意力都放在文化差异上了,实际上各类优秀文化,差异是小部分、共通的是大部分。虽然电影看起来觉得怪异乃至让人索然,是文化差异的佐证,但电影表达出对忠诚、真诚、勇敢的赞扬,是全世界共通的。

    所以,谁不爱独立、勇敢、忠诚的人呢?谁不爱花木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