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點我先說了:雙軌制醫保、山區交通、農村教育、西北農業,都是在戳當今社會的痛點。《北京好人》裡送外賣的表舅那句“馬上就到别打差評”也是。
整體不滿意的點我也先說了:笑點都是老掉牙的段子,音效無節制到頭疼,色彩審美低級,浮誇。還有過度依賴一些現代産品,比如抖音,《天上掉下個UFO》已經使用過濫,《回鄉之路》把直播帶貨、發财緻富、強人精英三者之間徹底畫上了等号。

以下分叙。

《北京好人》。事實是我們抛開城鎮職工醫保和農民醫保的報銷比例是否一樣這個問題不談,盡管我能理解這是一出喜劇,一出虛化了真實背景的小品,我還是無法接受北京的醫院那樣寬敞、患者那樣少;大夫有空跟你聊天認老鄉;護士請你吃泡面;抽血化驗不用排隊取号叫号跟着熟人走就行。這個喜劇背後我所心碎的是,輕飄飄一句報銷比例一樣,犧牲的是葛優那個角色,作為一個北京底層,辛辛苦苦多年攢錢買車的夢想。它隻要有宣傳教育的意義就夠了,至于多年沒聯系見面都認不出的遠房親戚直接上門管你借錢這事兒是不是合情,誰管。

《天上掉下個UFO》。《瘋狂動物城》裡Judy說,兔子可以說兔子可愛,别的動物這樣說就不太合适了。這個單元是五段裡把刻闆印象抒寫到極緻的,但是導演自己的定位是什麼呢?一方面是山區民科成功制造飛行器,一方面是“理論上有這種可能性,但幾乎為零”隻要前一半不要後一半。在南仁東窮盡半生的中國天眼旁邊吹小鎮發明家,導演的良心真的不會痛嗎?

《最後一課》。幾乎是最雞賊的一段,老年癡呆患者在看到自己魂牽夢萦多年的小破村子如今富裕現代化,病情得到了好轉。這故事當然隻能放在杭州拍,因為貴州陝西的村子三十年前需要支教,三十年以後也教育資源根本貧困,十年就一個老師的故事仍然在不斷上演。我最難以容忍的倒不是浪費巨量水來僞裝下雨始終對着一個小男孩淋,而是衆人第一次開會的時候,原本大家都說“這是不可能的呀”,然而一旦有人提出“位置正好是你們家要擴建的蠶房,那就犧牲你們家吧”,立刻得到了所有人鼓掌通過。多麼可怕的民粹。

《回鄉之路》。貧困地區的羊雜湯賣二百八一碗,因為裡面加了蟲草海參。不知道這是在諷刺物價,還是在展現貧困地區的物質文明。全片的題眼其實賈玲已經點盡了,帶貨能力也就那樣,勝在長得美。當然闫妮是真美,秒殺濃妝豔抹的王子文。

《神筆馬亮》。故事的流暢度是最好的,也是最使我如坐針氈的。一開始問“你們家到底誰做主”就奠定了直男癌基調。如果說其他片子還在試圖用外賣、中國天眼、楊紫版李子柒、帶貨女王來竭盡全力包裝成一個2020年的故事,《神筆馬亮》放棄了所有的嘗試,拍成了一部徹頭徹尾的十七年電影。故事本質其實也是最接近《我和我的祖國》的:個人和集體會有沖突,你是選擇列賓美術學院的學業還是選擇為基層貢獻;個人和家庭會有沖突,你是選擇一家三口其樂融融的小日子還是舍棄小家成全大家?在這樣的故事裡,永遠沒有從列賓學成歸來再為祖國藝術事業添磚加瓦的第三條路,你的妻子你的家人一定是反對你的不理解你的不支持你的是你成神路上的絆腳石。結尾當然是妻子被感化,流着眼淚說“我老公考上列賓了,他不稀罕去,因為他有了更偉大的事業,為了人民”。但是片子裡又看不到焦裕祿,看不到基層村官累得隻剩半口氣,它直接呈現出來的就是一個物質文明相對發達、人民已經在追求精神文明的村落。如此邏輯,宋徽宗治理下的大宋才是超一流的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