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尾
東方人更偏愛大家族聚居在一起,“父母在不遠遊”這樣一類的理念倡導孩子留在父母身邊,因此東方人的家庭教育更願意讓父母和子女之間維持長期的親密的關系。
西方人更在意孩子的獨立性,英倫貴族會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分房睡,也會在孩子很小的時候送他們去寄宿式學校。
兩種文化關于父母與子女之間親密關系的看法不同,但是對于子女教育卻又有着很多層面的相似。
關于父親在家庭教育中的存在和重要性,《誤殺》中暗點了“養不教,父之過”。素察的父親是一個基本在家庭教育中缺失的父親,當兒子出了問題,就突然沖進來先給兒子來一個暴力教育,再埋怨妻子沒能将孩子教育好,然後自己在憤憤然離席。
這種類型的父親在中國古典文學作品中也是常常出現,比如《哪吒傳》中描寫的李靖,當他看到哪吒天生有種種神通不凡的時候,心中欣喜感慨這真是我的好兒子,但是當哪吒在外面抽了三太子的筋惹得龍王打上門來,李靖沖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埋怨夫人:“看看你教育出來的逆子?
李維傑在片中的拮據隻是為了凸顯他這個“摳門“的爸爸到底有多像葛朗台,但是李維傑這個人物正面形象 的所在并不僅僅在于他對于孩子的欲望并不是無底線的滿足,而是在于他是個家人能夠”指望得上“的父親。
當家人需要錢的時候,李維傑在外面維持一間不大的公司,他很有同情心,客戶暫時交不上網絡費用,李維傑會顧念對方家庭有個要高考的孩子,暫緩催款;當家人遭遇困難的時候,電話遲遲不通,阿玉并沒有直接向李維傑求救,心系家人的摳門爸爸李維傑破天荒花“巨款“打車”回來探望。
李維傑不負他在片中對阿玉的表白,當真是能夠在出事的時候沖在家人的前面,給家人擋一擋。
素察被放縱嬌慣絕不僅僅是因為他有個家庭教育有問題的母親,父親的缺位導緻了母親造成的問題無法得到糾正,這種缺位的現象甚至是某種程度上對母親教育方式的默許。
所以素察成了片的惡人,他的父親抽他那一巴掌,并不代表他的父親是個行為端正的好人,隻能代表他的父親在自己“父親“這個職業上渎職并且還想獲取功勞。
今年還有一部充滿想象力的《許願房間》,從西方家庭教育的角度拍攝了一個充滿魔幻色彩的故事。
片中的年輕夫妻,丈夫是個始終無法創作出作品的畫家,妻子是個頗有實力的翻譯。二人搬入郊區大宅,親自動手慢慢裝修。
大宅内有一間神秘的房間,在這個房間裡許願任何物品都會出現,美食、華服、錢财和珠寶,夫妻倆經過了最初的開心癫狂,最終冷靜下來的時候,發現宅在屋裡生活依舊不滿意。
他們想要一個孩子,但是始終沒能成功。
妻子反對,丈夫卻非常沖動,他去屋裡帶出了一個嬰兒交給了妻子。
這一橋段的設定令人覺得非常有趣,懷孕這件事情往往都是如此,雖然有一個孩子是夫妻雙方都很期待的大事,但是妻子往往會更加慎重,丈夫大多比較沖動。
當嬰孩抱在懷裡,妻子舍不得放棄,母愛泛濫讓她的眼中充滿了淚花。當嬰孩還是哭鬧,沒有帶過孩子的夫妻倆被折磨的無法入睡,丈夫去許願房間要求一瓶奶,當他回來發現妻子居然在親自哺乳。
母嬰之間的情感都是先于父子之情爆發,當妻子已經帶入了母親這個角色,丈夫卻遲遲不能帶入父親這個角色。對于許願房間的懷疑讓他不得不再三确定,最終他得知了前一任房主被殺害的慘劇,也最終得知了這個房間的終極秘密。
在這個房間許願得來的物品,都不能拿出房間之外,出了門就會化為飛灰。而在這個房間誕生的孩子,如果想要離開房子成為現實中确實存在的人類,必須殺掉創造他的人。
這很契合西方文化關于親子關系的種種思考。
俄狄浦斯式的戀母和殺父情節在本片中也很明顯的出現,兒子窺探了父母之間的情事,然後跑出門外讓自己迅速長大,從孩童迅速變成了一個青年。
孩子的目的,是希望自己能夠與母親永遠在一起,因為在這個他永遠也出不去的大宅裡,隻有母親全心全意的愛着他,而他的父親,卻永遠在試圖破解房間的秘密。
丈夫眼中,這個平白而來的孩子并不是他的孩子,在妻子眼中,他卻切切實實是自己心愛的兒子。
某種程度上,這也的确是父愛和母愛之間的差距,母愛的誕生往往沒有什麼過度,當母親看到孩子的一瞬間,母愛就爆棚了。父愛卻需要父親與孩子之間的互動慢慢培養,如果父親在這種親子關系中缺席,孩子就不會信任父親,而父親也不會對孩子誕生深厚的情感。
缺位的父親,在東方與西方文化中,都是一個家庭的災難。
在這部電影中,也還有另外一些象征性的手法表達了家庭教育的錯誤面。
比如片中,當父親去精神病院探望前任房主創造出的那個孩子的時候,已經變成了老頭的無名氏說出了關于那個有求必應的房間的一句精準點評:“什麼都沒有的人不可怕,要什麼都有的人才是最可怕的。“
當一個孩子的願望可以有求必應,換來的絕不是願望的滿足,而是願望的巨獸。
有求必應隻能得到欲壑難填的結果。在房間中誕生的孩子因為不能出門,于是妻子對孩子百般寵愛,他想要的一切都可以得到。
孩子仍然很想要去外面,因為始終不能出門,孩子去房間裡許願,讓房間給他變化出了一個“外面“。
這個有求必應的房間,在某種程度上,是一個有求必應的家長的化身,無條件的寵溺,隻要許願就能得到結果。
在母親和房間的無盡滿足之下,孩子想要的越來越多了,他想要母親,想要和母親一起居住在房間裡,而将父親永遠隔絕在外。
房間甚至滿足了他這個願望,他在房間裡化身成了丈夫的樣子,暫時性的迷惑了妻子。
缺位的父親,在孩子眼中變成了阻礙自己和母親之間情感的第三者,是家庭中多餘的人。
于是父子關于母親的争奪戰開始。當然最終,這個誕生于房間的孩子還是失敗了,他被妻子推出門外飛快的老朽化為飛灰。這個結果源自于他歸根到底并非是這一對夫妻的孩子,這也帶給人們思考,如果是親生的兒子與父親争奪母親,最終失敗的會是孩子嗎?
父親,在東西方兩種不同親密觀念的家庭中,都是重要的一份子,但是父親的缺位現象卻也在東西方文化中頻繁出現。可見無論提倡家庭團圓不分開的東方,還是提倡孩子是獨立的個體的西方,兩種家庭模式裡的孩子對父親的愛都是一樣的複雜,都是一樣期待有個不要缺位的父親。
而母親,無論在哪一種文化下,都是親密和不會缺位的形象。
這一點,還真是令人感慨而又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