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解憂雜貨店》講的是成龍以雜貨店作為掩護來做知心爺爺的故事。為什麼說是掩護呢,因為整個電影看下來,成龍爺爺沒有賣出去一件商品,不收錢的信卻是收了一大堆。電影重點突出了成龍爺爺以信件為橋梁來幫助一個酷酷的邁克爾傑克遜的小fans的故事。

        成龍爺爺去世之後,雜貨鋪就荒廢了。過了24年,三個孤兒院的小年輕誤打誤撞來到了這個雜貨鋪,半推半就地繼承了爺爺的知心事業,幫助小城音樂人秦朗、小城舞女迷途的汪汪堅定了人生的正确方向。最後,在幫助别人的過程中實現了自我的覺悟,從而也向着正确的人生方向重新邁進。

        應該說,電影裡面每一個安排都是非常用心的。

        比如,電影裡面安排的解憂人就很講究。一個是老人,一個是來自未來的人。老人人生經曆豐富,用時尚一點的話說,就是老司機。而來自未來的人更不用說,這就好比出題的老師給學生劃重點,他們給舊時代的人指點指點,那不輕輕松松就能讓人考優秀麼?

        又比如,原著裡面一共是五個故事,那麼電影為什麼要安排這麼三個故事呢?你發現,每一個故事和對應幫助他的人都同病相憐。

        成龍爺爺幫助小傑克遜,是因為他們倆都和父母在選擇上産生了巨大的矛盾。成龍爺爺正是因為家人不同意,才終身未婚的。迪麗熱巴和秦朗都熱愛音樂,而董子健的媽媽和迷途的汪汪一樣都是舞女。換句話說,其實電影裡面幫助别人的人,恰恰也是需要幫助的人。

        因此,你可以理解,為什麼電影要選擇用一種科幻的方式來讓兩個時代的人相遇,是因為導演希望用這種方式來創造一種場景,讓人通過觀察并參與别人的人生,來反思自己并找到航向。順便說一句,三個年輕人在雜貨店裡面的24小時,正好對應的是1993-2017的24年。

        電影用一種近乎處女座的細緻安排,使得幫助别人的人和被幫助的人融為了一體:成龍爺爺和他的戀愛對象因為家人的反對而終身未婚;兩人一個開了一家孤兒院,一個開了一個解憂鋪;成龍爺爺幫助過的小傑克遜進了孤兒院;三個孤兒院的年輕人誤打誤撞進了解憂鋪,幫助了一個會幫助孤兒院的音樂人,又幫助了一個孤兒院長大的舞女,這個迷途的舞女當了老闆之後又回來要重建這個孤兒院;而正是這個當了老闆的迷途汪汪的行為,使得上述三個年輕人産生了誤會進而在報複了迷途汪汪之後闖進了孤兒院。為什麼這麼巧呢?因為孤兒院和雜貨鋪,一個代表着精神或者說是心理,一個代表着物質或者說是身理。缺一不可。

        通過這麼一個故事,導演希望表達的主題,應該說還是比較明确的。這就是成龍爺爺說的兩句話,一句話是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地圖,隻是忘了打開;一句話是說,每個人其實心裡都有答案,他不過是給每一顆下定決心的心一點鼓勵罷了。

        這兩句話其實有兩個解讀方法:一個是說,每顆可能下定正确決心的心都需要鼓勵。不但是精神的鼓勵,還有身理上的栖居。因此,解憂鋪就是每一顆迷途的心的精神家園,而孤兒院就代表了身理上的栖居之地。其實,鼓勵别人的行為,不止是發生在解憂鋪。電影用這麼一種科幻從而虛假的形式來表現這個解憂鋪,其實就是想把它符号化。雜貨鋪是我們生活中的一部分,而解憂的行為也時時刻刻發生在我們的周圍,它可以是音像店大潘的一盤打折的CD,也可能是秦朗爸爸的一頓外嚴内慈的訓斥。

        這句話的另外一種解讀就是說,每個人心裡都有答案,外人的鼓勵隻是這種決心的一個注腳而已,不會有實質性的影響。換句話說,小傑克遜終究是要離家出走的,秦朗終究是要死磕音樂的,而迷途的汪汪終究是要抛棄舞女身份走向正途成為女強人的。這麼一來,電影好像是在為我們每一顆平凡的心靈鼓勁,因為他會讓我們相信,隻要我們始終聽從内心的召喚,我們就一定能走向正途實現自我。成龍爺爺聽從内心的召喚開了解憂雜貨鋪,成龍爺爺的戀人聽從内心的召喚開了孤兒院,三個孤兒院的年輕人聽從内心的召喚幫助了别人拯救了自己。

        但是,這個話正着說是沒有問題的。但反過來說,問題就來了。那個追高利貸導緻人家破人亡的黑社會,他是不是也是聽從内心的召喚才走上了這條不歸之路?假扮大款騙财騙色的渣男,他是不是也是在聽從内心的召喚才去騙舞女的?雖然電影給這兩個人都安排了不好的結局,一個害人終害己,一個進了監獄。但是現實生活中,會不會有漏網之魚?

      因此,我反倒是覺得這個電影最為深刻的一個主題,恰恰不是在一個人是否聽從内心的召喚,而是在于是否能在忘記打開地圖的時候去尋找地圖。換句話說,這部電影的主題詞,其實不在“解”而在“憂”。隻有一個人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選擇去反思自己的時候,他才有可能有“憂”,才可能去尋求“解”,才有可能在别人的鼓勵中聽從内心正确的召喚,進而走進正道,實現自我,造福社會。這就是為什麼三個小故事的主角都會寫信給解憂雜貨店,而兩個渣男沒有。

        越是平淡,越是深刻。最後我想說,在當下某些青春裝清純片、科幻泡沫大片和惡搞無感喜劇片充斥的年景裡面,冒出這麼一部貼近生活的小制作正能量電影,我覺得還是很難得的。雖然一方面因為時間短故事多,很多戲劇沖突顯得有點不那麼讓人很能共鳴,從而使得演員們發揮的空間不多,另一方面是小演員們在一定空間裡面的發揮能力有限,導緻電影裡面明顯感覺一股濃濃的硬演的味道之外,我個人認為就電影本身的言外之意而言,還是值得給上個7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