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吧,折木同學,這裡是我的家鄉,隻有水和土地,人們在漸漸衰老,失去活力。我并不覺得這裡是最美的地方,也并不覺得這裡充滿了可能性,但是…我想向折木同學介紹這裡。”

...

以上是《冰果》動畫在結尾部分,在一片粉紅色調之中,千反田向折木說的話。在這部動漫的末尾,他們探讨了如何去改變這片土地,并且雙方隐晦地表達了彼此的心意。沖着戀愛番的朋友可能要失望了-------盡管我們可以很清楚地看到雙方是被作者和編劇安排好的一對,但是一直到結束,千反田和折木之間還是沒有清楚地表達心意。然而,這部番的意義又怎麼能僅僅局限在青春的戀愛之中呢?

劇末,千反田為什麼要說那段話?既然這片土地這麼普通平常,年輕人也朝着新的地方走去,向着他們更喜歡的地方走去(正如千反田所說,這裡不美,也缺乏可能性),為什麼還要留戀這片土地,待在這片土地又有什麼必要呢?

讓我們回到故事的開頭,古典文學部有四個人:千反田,摩耶花,折木以及他的好朋友裡志,清新而有時候顯得呆萌的畫風很容易讓人遺忘這部動畫的背景很沉重,這部動漫中最重要的一個推理靈感大概率源于60年代的日本學生運動。冰菓也是如此,千反田的舅舅關谷在因為文化祭而産生的師生矛盾之中成了替罪羊,無奈退學成了替罪羊。

我們在生活中經常會聽到這樣的話:“很多在少年看來無比重要的事情,到了老年也不過一笑而已。”然而作者本人顯然更在乎當下的感受,讓我們再想一下,所謂的年輕時候的事情總會遺忘,究竟是真的遺忘了呢?還是傷口在發爛生蛆中漸漸麻木?

然而冰菓在乎的也不止如此,内涵也不止如此。當我們以後來者的觀察者角度來看那次文化祭運動,似乎到頭來學生也沒有受到太大的損失,隻是關谷一人受到了傷害而已。然而一個人的傷痛就可以理所應當地被遺忘嗎?一個人的傷痛難道和一千個人的傷痛相比,就會小很多嗎?60年代末的學生運動,僅僅起源于少數幾個人的冤屈,而學生運動的失敗與妥協則代表着理想主義的破滅,以及整個激情與生命活力受到嚴重打擊的一代人。正如劇中所說的“冰菓”即“ice cream”-----“I scream”,但一個人的呐喊終究是消失在了曆史的潮流之中。

所以我們得出了本劇中的第一個主題“銘記”,這種銘記并不和福星中堅定的相信完全類似,也和人與人情感之間的堅定信念不同。它更像在曆史的潮流之中,我們留意并在意了那些無辜的犧牲品,那沉默的大多數。

為什麼要去銘記呢?與此相伴的正如劇中一直在透漏的一種信念———“每個人都是特殊的,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隻有如此,我們才能有銘記的必要-------不,更準确地說是“正因為我相信你的不可替代和獨一無二,所以我要記住你”

...

(依次為裡志,折木,千反田,摩耶花)

劇中的折木是一個“節能主義者”,信奉不做無必要之事,這讓他在生活的各種各樣事情上看起來又消沉又沒動力。仿佛人生喪失了一切可以追求的東西。然而如此概括他肯定是不明智的。人怎會無緣無故喪失對生活的的興趣,在後面的劇情中可以看出折木對朋友的委托往往表現地比較負責并且樂于助人(況且他有一個真正的好朋友理志,有多少人能有一個這樣的朋友呢?)折木冷冰冰的外表之下也有一顆火熱的内核的,隻不過是被層層包圍住了而已。需要有人去把這顆心勾出來,而這個人就是千反田--------更準确地說,是千反田和他的朋友們。在日常生活中的一次次解密,不過是少男少女們對自己的解密罷了。正如第二個ed裡面所唱:“君のミステリー 解いてみたい

想要解開你身上的謎題

少年のヒミツめいた背中探せ!

探尋少年神秘的背影

...

(我們拒絕任何遺忘與沉淪,我們需要去發洩自己的感情,而不是将本該暴露出來的東西遺忘在曆史之中)

折木本人有着消沉一面,他在很多時候會不自覺地漏出這一面,前期很多話題都在折木那裡戛然而止,很多人戲稱為“冷場王子”,然而這遠遠不是可以“戲說”的東西,這種漠不關心與消沉代表着一個人的心氣。

然而折木是無比幸運的,他有着一群他人求之不得的朋友,和一個十分了解他幾乎能掌控他一切的姐姐。摩耶花在察覺到了折木的冷漠之後,冷冷地對折木說了幾句,這些話也讓折木意識到了自身的問題。而千反田則是折木最重要的強心劑,在泳池邊,折木和千反田聊到了“普通的人和特殊的人的問題”,折木說到他認為世界上多數人都是普通的人,在千反田詢問:“那你認為你是一個普通的人還是一個特殊的人的時候”,折木猶豫了一下,說:“我還是希望自己成為一個普通人吧”,千反田聽後神情激動地大喊:“不,你不是普通人,你在我眼中是獨一無二的,不僅僅你,摩耶花,裡志他們在我眼裡都是獨一無二的!”,很明顯,這番話對折木起了作用。在千反田的幫助之下,折木發現并相信了自己的才能。更重要的是,他戰勝了心魔,而他在一次次幫助千反田的過程中,千反田那對于生活的好奇與激情也注入了折木自身,他們成為了不可分開的一體。

而裡志發現自己相比折木就要困難許多了,看過這部動畫的人沒人會不喜歡這個陽光快樂的大男孩。然而和折木在一起,裡志感到了深深的自卑。他和折木探讨問題的時候就發現他們的思維差距已經導緻沒法讓他們在一個維度交流,正如他說的:“不,不算想超越,但是我實在沒法忍受面對一個人總是仰視的感受”。這種情緒危害極大,甚至毀滅了裡志自身的信心。福柯曾經說過堂吉诃德對騎士精神的追求是一種偏執,對騎士精神的放棄也是一種偏執。裡志也一樣,強烈的嫉妒本身是一種偏執,而執着于不在乎則是另一種更深的偏執罷了。

摩耶花是本劇中我最喜歡的一個角色,她喜歡裡志,無疑,裡志是喜歡她的,但是裡志面對這段感情卻退縮了。她給裡志精心準備的巧克力被裡志居然打碎撞入了袋子之中,裡志甚至沒法想象摩耶花向他表達心意,更沒勇氣拒絕或者反對。所以他選擇不讓這段事情發生。因為她害怕她相信裡志卻沒法抓住這段感情,千反田還在害怕地尋找,然而裡志,折木,摩耶花都清楚這塊巧克力被誰打走了。

...

(吃雪糕的千反田)

而摩耶花本人也是具有某種激情的,這點我們不僅可以從摩耶花對裡志的感情中看出,我們也可以從摩耶花和學姐的一次辯論中看出。

“決定作品好壞的難道不是讀者嗎?難道不是讀者才能決定作品的好壞嗎?”

“不,不是這樣的,好作品從一開始就是好的作品,優秀的作品!”。很明顯,學姐的邏輯很成立,而摩耶花的話則多少有點摸不着頭腦,她自己大概也不知道怎麼說明她這句話。隻不過是一種信念罷了,但這句話本身則體現出了摩耶花本人身上的一些東西。甚至不僅僅是摩耶花一個人的。

這優秀而清新的畫風背後不是不是純真的少年時代,青春遠不是想象中的清澈透明,也隐藏着太多太多看不清的屏障與障礙。甚至我們可以說這部劇的内涵是沉重的,是我們每個人都必須要面對的問題。但是他們依然在戰勝這一切,努力地抓住那些東西,正如第一個OP裡面所唱的:“光も影もまだ遠くて それでも僕らは

光與影仍遙不可及 盡管如此我們

優しさの理由が知りたい

也想知曉溫柔的理由

今は誰の名前でもない 輝きの彼方へ

現在邁向不屬于任何人的 輝煌的彼岸

全部過去になる前に 見つけに行こう

趁一切變成過去之前 把它尋出來吧

這種溫柔,是這千反田對折木的感情,裡志對折木,對摩耶花的感情,摩耶花對他人的感情。生命中也遠不完全是黑暗與屏障,隻要我們看到了清晰的,無可置辯的美好,誰會拒絕這一切呢?(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