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受邀和室友一起看《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发出邀请的室友之前看过这部影片,故而在影片进入后半部分时,他提醒我们说悲剧的部分要开始了。

看到艾利欧把奥利弗送上火车,自己在站台打电话哭着求母亲接自己回家的场面,我的心里的确有些沉抑,可转念想到室友提到的“悲剧”,便觉得眼前这一幕不算什么,后面恐怕会更惨。

果然,到了光明节,奥利弗打来电话,告诉艾利欧自己明年春天将要结婚的消息。挂断电话后,艾利欧呆呆地坐在火炉前,火焰跃动腾转,照得艾利欧的面庞忽明忽暗。

在歌曲《visions of Gideon》的伤感旋律中,这个镜头持续了三分钟。艾利欧就那么坐着,泪水从眼眶中流出,他没有泣出声音,只是自己默默擦掉,就这样流泪、擦拭、继续悲泣着。

面前是燃烧着的炉火,父母在身后来回走动,摆放餐盘。少年在此刻,为逝去的爱情而哭泣,夜晚是黑色的。

“这就是结局吗?”我转过头问室友。

“对呀,当初看到这一幕我的枕头都湿了。”室友颇有感触地回应。

“可是‘悲剧’呢?我还以为最后艾利欧会自杀殉情之类的呢。”我还在纠结室友“前方高能”的提示。

“这还不够悲剧吗?他已经失去了爱情啊!”室友回答道。

的确,有情人未成眷属当然是悲剧。可是,又有谁没失恋过呢?我的期待值被之前的“悲剧”提醒调高了,反而不能真正体验到人物的悲凉。

不过,我又想到,艾利欧哭完之后呢?

他能忘掉奥利弗,和自己之前的女朋友结婚,然后渡过余生吗,恐怕不会。

那么,他会在意大利北部的这座小镇继续生活,继续在暑假接待父亲请来的学生,并找到另一个奥利弗吗,恐怕也不会。

最糟糕的是,假使艾利欧真的能忘掉奥利弗另寻新欢,这不同样是一出悲剧吗?——原来,所谓爱情,也不过如此啊。

就像鲁迅在《娜拉走了以后》中说过的,给观众看的戏剧虽已落幕,但剧中人之后的生活方是最值得咀嚼的。

我反复推演艾利欧以后将过的日子,终于确定了这的确是悲剧。

据我的室友介绍,原著小说里过了二三十年,艾利欧前去拜访奥利弗。他看到奥利弗婚后生活和谐幸福,几十年前与自己共渡的那几个月的暑假恍若梦境。艾利欧发现奥利弗似乎已认不出自己了……

听室友这样说,我又回忆起影片最后,奥利弗打电话给艾利欧通知他自己即将结婚的消息,艾利欧对着话筒朝奥利弗呼唤着自己的名字,一遍又一遍。

这也是片名《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的由来,这的确是一出悲剧。

...

图片发自简书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