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飛公司又出神劇,《愛、死亡和機器人》,不同于以往的大制作,這部電視劇異常“簡單”。一共18集,每一集掐頭去尾不超過20分鐘的獨立故事,而且幾乎都是動畫模式,沒有真人參與,除去一集裡面有一對夫妻。

動畫片的模式經過幾代人的創新和演繹,早已脫離适合給低齡兒童帶來樂趣的内容,适用于動畫的内容變得和任何表現形式都一樣,能夠承載那些原本深刻、荒誕等等主題。動畫電影已經開始脫離兒童動畫的格局,它們所透露出來的情感帶給每個觀者的深思開始越發深刻,比如《螢火蟲之墓》,甚至像宮崎駿的《幽靈公主》所探讨的主題也已經轉化到人與自然的關系。在沒有創新就沒有未來的今天,網飛出這樣一部由動畫構成的連續劇,在意料之外又合情合理。

和《愛、死亡和機器人》這個大主題一樣,每個獨立的故事雖然有自己的小片名,但不外乎愛、死亡、機器人這三個主題。愛、死亡、戰争,是文學三個永恒不變的主題,網飛把戰争改成機器人,除去把整個系列帶向科幻之外,其實也是在暗示背後的戰争——機器人的發展,都是在戰争之後而又帶有某種未來戰争的因子。網飛選取的故事都非常獨特,而且隻截取高潮部分,很有乙一短篇小說的風格,又在某種程度上類似《聊齋志異》這樣的小品文。不同于長篇叙事,也不同于電視連續劇和電影,20分鐘内把故事講完,勢必一上來就要怪物出現、戰争打響、矛盾當場,沒有背景介紹,不需要過多人物刻畫,看這樣的故事就像吃漢堡、喝可樂一樣迅速。

即便是這樣的精簡故事,網飛也采用了不同的角度去呈現。除去每個故事的動畫手法不一,每個故事的背景也迥異,有中國的、日本的、現代的、未來的、不知年份的等等,不一而足。這種吸引眼球的手段,在現代的發達網絡社會就跟那些标題一樣,沒有第一眼緣,觀衆不會付費,這點網飛深谙其道。在它的運營體系中,夠新、夠刺激、夠出格應該是镌刻在某位高管的牆壁上的,以前給它出品的那些劇所貼的标簽:黃、賭、毒,現在已經成為标配,其後所推出的劇必定會在故事的奇特上面大作文章。

在新事物不停轟炸的年代,是很難找到記憶的存檔的。每天出的書籍、影像、咨詢都為各自的占有地而絞盡腦汁,對于我們大腦來說,它的阈值也在水漲船高,記得當年的一張圖片都能興奮不已,現在沒有聲光電的配合,估計都不太會有一丁反應。當年網飛需要用60分鐘,甚至幾個小時來構建的愉悅高潮,也隻能在幾口咖啡的時間内完成。故事當然不會有終結的那天,隻是那些求新求奇的點萬一把我們的欲望勾盡,到時,又有怎麼樣的愛與死亡與其他的故事能讓我們點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