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迪士尼大作《花木蘭》很久了,上映那天我便去看了。

唧唧複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唯聞女歎息。

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鞯,南市買辔頭,北市買長鞭。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萬裡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将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勳十二轉,賞賜百千強。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願馳千裡足,送兒還故鄉。

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将;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當窗理雲鬓,對鏡帖花黃。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木蘭詩》

我是帶着對那首《木蘭詩》的執念去的,我相信很多心中的花木蘭也是那個語文課本《木蘭詩》中躍然紙上的巾帼英雄。

迪士尼的制作還是那樣可圈可點,神仙姐姐劉亦菲的演技也沒大家說的那麼不堪,顔值在線,演技也不差。脫發嚴重的我十分羨慕鏡頭下劉亦菲的秀發,但她卻不是我心中熟悉的花木蘭。

我能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異,但花木蘭畢竟是華人心中的女勇士,隻有在中華文化的沃土上她才能存活。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

老外拍的片子太過于西式,開頭巫女的出現注定了這部片子的失敗。在古老的中華文化中,女子參政是大忌。花木蘭勢必會盡一切努力不暴露女子身份,步步驚心。但她同時又必定極具智慧,所以才會讓戰友“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

打仗中,必定以功勳論英雄,她沒有功勳時候,不可能會着急暴露自己女兒身的身份,将軍更不可能讓她帶兵打仗。但是影片卻着急讓她“求真”,隻有作為花木蘭真身她才能做自己,才會立于不敗之地,這不符合我們民族謹慎保身的特質。

迪士尼也突破了一向沒有死亡的設計,巫女最終棄暗投明犧牲了。

任何文學作品、影視作品要想獲得成功,必須植根于本土文化,才能獲得成功。當然也許《花木蘭》在美國可能是成功的,但是要想赢得中國的市場這不大現實。

不過,雖然劇情不大符合預期,但我還是比較喜歡結局。“女孩兒當了小兵,小兵成長為将軍,将軍成了傳奇”。回到家中後,她考慮了皇上的意見,願意做将軍。

自古忠孝兩難全,但如果一身才能不去保衛國家,終是遺憾。我還是很希望中國故事中的花木蘭能夠成為将軍,依靠自己的才能智慧謀略發光發熱,而不是從此相夫教子,終老一生。

...

電影《花木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