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縛的小雛菊

                      ——觀《少年的你》有感

...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源網絡)


我們生活在陰溝裡,但仍有人仰望星空。

翻舊了的書頁上,略顯稚嫩的幾個字承載着少年陳念所有的期望,所幸後來有了小北陪她一起在陰溝裡仰望星空,他一無所有仍然付出一切希望她能擁有夢想中的所有。

少年的你,如此美麗。

這個世上有陽光的地方就有陰影,沒有任何一個地方是永遠被陽光眷顧的。當墨色吞噬天際,黑夜悄然來臨,真正的世界才開始,濃稠的夜色掩蓋了無數的傷害。

昏暗燈光下的毒打,無人街角的淩辱,飛濺的血液猩紅,靜默的淚水冰冷,倔強的眼神漠然。

何其震驚?血淚的逼迫者是少年!

何其無辜?血淚的遭受者是少年!

不堪受辱的年輕的生命從高樓躍下,被死神牽手的那一刻她或許無比開心,曾經的謾罵,曾經的毒打,曾經黏在她身上、心上的惡心黏膩的廁紙都消失了,她的鮮血,滾燙的鮮血,終于為她過往的恥辱獻祭。

這世界留給她最後的一個畫面,不過是表面上親愛的熱愛的同學一個個興奮無比、充滿好奇地舉着手機對着她扭曲了的屍體拍照讨論,發朋友圈求關注。大夥争着搶着擴散她死亡的消息,仿佛品牌大促銷一樣,胡小蝶帶着她這輩子受到過的最大關注離開了。

最是無心的傷害,最是刻骨的傷害。

作為唯一一個走上去給死者蓋上衣服的陳念,她理所當然的被警察詢問,被欺淩者威逼利誘。

她被打被罵被拍裸照,她都忍下了,她對現實妥協,對老師妥協,對警察妥協,對同學妥協,但是她沒法兒對自己的良心妥協,她懷揣着胡小蝶死亡的原因,她在漫天的淩辱聲裡看見了胡小蝶帶着質問且絕望的眼神。所以她去向警察坦白,去向老師訴說。

但是,結果是什麼呢?

施暴者保留高考權利的暫時勸退,無關痛癢的開除後還能理直氣壯地深夜帶着卷刃去追命;而受欺淩者卻仍然隻能躲在垃圾桶逃命然後撥出一通從未及時接通的報警電話。

生而為人的卑微感、絕望感、恐懼感在逼仄惡臭的垃圾箱裡無限發酵。

但幸好,幸好陳念有小北,有那個願意跟在她身後保護他的小北,有那個願意在牆角為她紮上一束白色小雛菊的小北,有那個願意手染鮮血卻隻為她走出去的小北。

然而,并不是這個世上所有的陳念都可以擁有一個為她不顧一切的小北,這世上更多的是胡小蝶,無依無靠的胡小蝶。

校園霸淩這些年來一直是活躍在各路媒體筆尖下的話題,媒體為公衆披露了一個又一個“胡小蝶”式的悲劇人物,“陳念”式的人物亦是層出不窮,她們的慘劇在陽光下被人憐憫,成為飯前課後的談資,馬賽克遮擋下的“魏萊”卻在未成年大旗下耀武揚威。

每每談到校園霸淩,多數人總是将責任歸咎于學校管理不到位,老師沒能盡心盡力,或者是學生本身思想發展不成熟,甚至有人将其扭曲為一種過分的玩笑。這是多麼可笑的借口,不過也是,當罪惡滋生的時候,總需要一個理所當然的頂罪人。

抛開其他事情,就這部電影而言,愚以為校園霸淩無形的推手正是推诿責任的家長。

為什麼前途似錦的魏萊會成為校園霸淩的主謀?為什麼怯懦的徐渺會成為校園暴力的推手?為什麼有點笨的羅婷為卻有勇氣霸淩他人?

家庭優渥、聰明美麗的魏萊是披着天使外衣的魔鬼,她冷靜沉着,心機深沉,面對警察的盤問她應對自如,她懂得恰當地用眼淚僞裝自己,也能夠适時強硬地反駁,她已經習慣性使用成人的手段來生活,可是就是這樣所向披靡的她在警察用她父母“威脅”她坦白的時候,她崩潰了,她的保護殼寸寸斷開。魏萊的畸形性格來源于家庭,來源于父母。警察去魏萊家例行詢問的時候,魏萊母親毫不猶豫地覺得自己的女兒沒有錯是别人錯了,因為在她的心中她的女兒是完美無缺的,很巧妙的是鏡頭切換給了我們一整面牆的獎狀獎杯似乎是在為魏萊母親的話做證,聽完母親堅決維護的話的魏萊懸着的一顆心才落下去,她坐得端正淑女對警察露出一個天之驕女應有的大方得體的笑容。

魏母的反應直接揭露她性格中自負的一面同意也表現出了她對女兒完美的要求,不巧的是魏萊的性格中理所當然地繼承了這種自負。"求求你别報警,我因為複讀我爸爸已經很久都沒和我說話了!”這是我對魏萊最有印象的一句台詞,父親是孩子生命裡燈塔,他指引孩子沿着正确的航向遠行同時默默地等待着遠航的孩子歸來,不幸的是魏萊的父親是一座沒有光的燈塔。驕傲自負的魏萊一直在追逐父親的期望,她渴望得到父親的關注,她可以為了父親向陳念低聲下氣地道歉求和,但是她父親卻在她第一次高考失利後漠視她。魏萊的父親将對子女的培養看成一場交易,他付出了多少就該得到多少回報,如果沒有達到預定的期望值那麼就是投資失敗,他是一個冷漠的商人。魏萊的價值觀受此影響,在她的世界裡所有的事情都是可以用金錢解決,胡小蝶的死亡可以為她母親換來一筆及其客觀的金錢,她需要通過陳念接受她的金錢來達到求和的目的,一切都是是一場你情我願的交易。而她也以死亡換得了她那冷漠父親的最後一次深刻的注視,也不知道算不算得上交易成功。

再說徐渺和羅婷,兩者家境都算不上好,不同的是一個是被迫霸淩,一個是主動霸淩。徐渺是為了不被霸淩所以選擇成為霸淩者但最終她也沒有逃過被霸淩的結果,她的父母應該沒有多少文化,當她因為胡小蝶的事情被學校勸退後,她的父母在教室外面大吵大鬧,又是向老師下跪又是當衆打罵她,來自于原生家庭的卑微讓她不知道什麼是反抗,妥協忍受是她自我保護的外衣,從來沒有人教過她擡頭仰望太陽。說到羅婷,我又不得不再次重申一下父親在孩子一生中的重要影響,羅婷的原生家庭是一個離異家庭,她跟着父親,這個她生命中最重要的男人卻是一個酗酒如命的人。“為什麼隻要她裝可憐就有男人同情她!”羅婷向警察問出這句話的時候她是彷徨的也是瘋狂的,酗酒的父親有家暴的習慣,而頭腦簡單的羅婷更是直接繼承了拳頭解決事情的作風,或許她曾經也無數次被那個稱之為父親的男人暴打,她也流過淚她也卑微祈求過可是那個男人沒有同情她。

這個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暴力。這個電影裡所有的孩子都隻是一朵朵被縛了的小雛菊,她們曾經都那麼爛漫、那麼天真、渴望着幸福,悄悄地喜歡着某個人,但是澆灌這朵小雛菊的人卻用冷漠暴力的枷鎖牢牢地束縛了她們。

被縛的小雛菊何時才能迎風而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