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前这部《天龙八部》,每每重温,我都有种撕心裂肺的苦痛,久久不能平静。当年还是孩童的我第一次在寒假看首播时,只觉剧情跌宕,环环入扣,欲罢不能。乔峰很帅,义薄云天;段誉俊美,翩翩少年;虚竹痴善,老实可爱。。。年少完全不知剧中悲苦,打打杀杀、情情爱爱却看得津津有味。

多年后重温,感受大有不同。在金庸老爷子众多作品中,《天龙八部》于我而言,是最大的意难平。整部剧可以说是众生皆执,为执而苦,众生皆苦。

《天龙八部》充斥太多佛教伦理观,几乎每一位剧中人物皆能看到执与苦。这执着即为渴爱、无明,从而生出种种烦恼,亦即痛苦。人生在世,执着于欲念与不满足,这大概就是众生皆苦的一切根源,我想金庸想表达的就是这层意思。而他把这种朴素的佛教哲学融汇于如此庞大宏伟的著作中,实在用心良苦。

乔(萧)峰之苦
乔峰本是威名远播、江湖人称“北乔峰,南慕蓉”的丐帮帮主,英雄盖世,义薄云天。却在盛年得意之时遭遇人生变故,忽然从人人敬仰的大英雄变成“契丹狗贼”、杀人凶手,人人唾骂、江湖人竞相逐之。任何人都不可能经受起如此人生变故,或许出世之人可以看淡,但乔峰作为一个入世之人,很难接受这天壤之间的落差。

他的身世之谜就如同原罪,在杏子林被揭穿的那一刻开始,他就注定是个悲辛之人。乔峰的苦,在于他的执——执着于找出杀害亲生父母和族人的带头大哥;找出杀害义父母和恩师以及其他知情受害人的大恶人;找出让他背负恶名、身败名裂的一切源头,然后,报仇。他的“执”幻化出他的“嗔”,“嗔”使其在做一些事时失去应有的理性,最终铸成大错,生出一生都要品尝的苦。

其实说穿了,乔峰如此执着,其根源还是逃不过“名”与“声”、“誉”与“望”的桎梏。在此我要强调,这里说的名声与誉望,不是世俗化的丐帮帮主等职位带来的声誉,而是作为一个英雄应有的声誉,是他自认其所作所为在公众层面的集体反应与认知。连乔峰自己都坦言,自己是个俗人。即是俗人,又怎么可能不在意自己的羽毛,对于英雄而言,名声与誉望才是他最重要的羽毛。。。

他曾以是汉人为荣、不齿契丹蛮夷侵略大宋,且生平最恨被人冤枉,无非是爱惜自己声誉如羽毛,这对于一个人人敬仰的大英雄而言,的确无可厚非。可悲的是,执念太过即生苦。在身世被证实的一刻,他痛哭的要跳崖自杀,很多人认为他是身份认同出现问题才导致的悲剧人生,其实不是。身份与声誉的颠覆,才是令其痛苦的根源。

在这一点上,阿朱看的就比乔峰通透。阿朱曾劝言:“汉人契丹人本无分别,汉人里也有坏人,契丹人也不都坏。无论你是乔峰还是萧峰,在我心中没有差别。”阿朱这话中传达了两层意思,其一,就身份而言,你无需在意自己到底是汉人还是契丹人,只要做个好人无愧于天地即可。其二,我不在意你是人人敬仰的乔峰还是人人唾骂的萧峰,你声名远播还是声名狼籍在我看来没有差别也毫无意义,我在意的只是你这个人。是啊,如果乔峰能像阿朱这样通透坦然,他人生的悲剧,或许真的可以避免吧。。。可世间哪有什么如果。

乔峰的执着之苦,最终反噬自身,让他直接失去了活下去的精神依靠与动力,在我看来,这终极一击便是阿朱之死。塞上牛羊空许约,每次看这七个字就觉身心俱裂,一股悲情涌上心头。对于乔峰而言,失去了至亲、失去了师友与丐帮泽袍兄弟的信任与情义、失去了过往三十余年的一切,他的人生注定孤独而落寞,仿佛已被全世界抛弃,而就在这时,他竟获得了一个女孩的赤诚真心。阿朱对他是全心全意的好,用聪慧伶俐帮他解忧,用温言细语为他消愁。阿朱是乔峰至暗人生中唯一的一抹亮色、一丝温暖、一盏明灯。。。然而乔峰因“嗔”与“执”,生生的毁掉了让他活下去的希望,从某种意义上说,他错杀死阿朱的那一刻,其实他已经是自杀了。

我在看片头时,注意到画面是乔峰与阿朱相拥时,歌词刚好唱到“啊,舍不得璀璨俗世”。心中无限唏嘘,乔峰的璀璨俗世,就是阿朱啊!就是他们彼此真心、互相扶持难分难舍的情啊!乔峰在尝尽人间悲苦后又不得不咽下另两种苦——爱别离与求不得。挚爱阿朱撒手人寰,从此与爱人生离死别;牧马放羊的恬淡生活求而不得,乔峰的人生太过悲辛了。。。

萧远山之苦
我没有看过原著,不太清楚萧远山在小说中的性格如何,但就剧中人而言,出家前的萧远山可以用偏执至极来形容。他的偏执直接的影响是,毁掉了自己与儿子萧峰两代人的人生。

萧远山是真冤,一夜之间家破人亡,族人皆被诛杀。而他因天大的冤屈苦楚生出的仇恨,让其偏执疯狂,失去理智。我不明白他为何煞费苦心的用这种方式复仇,不惜牺牲自己儿子的一生。他制造的种种血雨腥风和悬案终于在少林寺大白于天下,他复仇的计划如期所料,任何人都在他的算计之中,包括他的儿子萧峰。

萧远山说到底是自私的,被仇恨迷住双眼,终其一生的执念,也无非是为其被毁的人生怨恶忿恨的发泄与讨还,可他的亲生儿子萧峰又向谁去讨还被毁的人生呢?那些被他残忍杀害的人,又要向谁去讨还被毁掉的人生呢?!扫地僧曾说冤冤相报何时了,萧远山不懂,到最后一刻看着慕容博死掉时他也不懂,他想的还是自己大仇得报,蹉跎人生有了讨还,可以无憾。。。如若不是向死而生,他恐怕一辈子都不会懂。

慕容复之苦
慕容复实在是个可怜人。他的执与苦,汇聚成三个字就是:求不得。复国大燕的梦想从出生就如魔咒般桎梏着他,另慕容复终其一生都在为这一梦想求而不得。

慕容复就像如今被父母期许过剩的天之骄子,背负太多,以至每一步都走的小心翼翼,战战兢兢。他的人生被设限太多,不能像段誉一般做个无忧无虑的富家贵公子,又不可能像乔峰一样做个放浪不羁驰骋江湖的武林人士。正因为背负太多,才导致慕容复性格里带有明显的阴柔圆滑、敏感多疑、老成谨慎,很难做到如乔峰般胸怀坦荡,落落大方。可以说,慕容复的悲剧一方面源于原生家庭赋予他的复国重任,另一个悲剧则源于他的性格。

慕容复最终机关算尽也没有实现他大燕复国的梦想。论武功,远不如与之驰名的北乔峰;论人品,他心胸狭隘、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决绝也让家臣心寒;论感情,他既没有得到西夏公主的垂青(当然他本就视其为政治联姻),也终于失去了表妹王语嫣的款款深情。慕容复的一生是失去的一生,最终痴痴傻傻在南柯一梦中实现了当大燕皇帝的梦想。。。可悲可叹又无尽地,可怜。

众生之苦
金庸老先生的这部《天龙八部》,真的如陈世骧先生所言:无人不冤,有情皆孽。剧中种种人物,试问哪一个不是苦的,不是冤的?

阿朱之苦,在于爱不能终。命运的阴错阳差另其惨死于最心爱之人的掌下,如若她少些痴情的执着,是否就能摆脱“情深不寿”的厄运?

阿紫、庄聚贤、段誉、王语嫣、段正淳的婚外女友们、天山童姥、李秋水、段延庆、叶二娘。。。这些人呐,哪一个不是至苦之人。有的为了情与爱执着一生、困顿一生,陷入求不得的魔咒中无法自拔。如阿紫、庄聚贤之流,为情所困,一生追逐得不到回应的情感,深受其苦而不知放下,最终失去了自我。段正淳的婚外女友们各个痴情,甘愿为一个朝三暮四的多情男人牵肠挂肚生儿育女,却最终无法获得属于自己唯一的一份爱。痴与执,造就了世间多少痴男怨女。天山童姥、李秋水之流,怨憎会又求不得,二人为一个男人斗了一辈子,临死前却恍然一生之执念原来是如此荒谬,大笑而终。。。

段延庆和萧远山在某种程度上相似,为复仇,为被毁的人生寻找殉葬品,一生偏执疯狂。。。叶二娘为情所困,为爱生子,却与儿子生离二十余年,与爱人天各一方,无法相认与团聚。

甚至是虚竹,出世入世,一个懵懂单纯的小和尚,被命运的漩涡卷入世俗世界之中,一天之内失而复得、得而复失一双父母,尝尽人间悲欢。。。

可以说,众人秉执,无人不冤,为情为仇为钱为名,终生出种种苦与痛。《天龙八部》向世人展现出一幅众生皆苦的画卷,虽然悲辛,但,这就是人间啊!金庸老爷子没有给出如何脱离苦海的准确答案,却将它实实在在的摆在我们面前,任君一一品评。说实话,多次重温旧剧依旧无法让我心绪平静的原因就在于此,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再也不会为打打杀杀情情爱爱的情节所吸引,而是每每看毕,终觉心酸悲怆。因为,我还没有找到脱离苦楚的答案。

最后的最后,贴出《天龙八部》主题曲,希望能从中有所了悟吧。。。

笑你我枉花光心计
爱竞逐镜花那美丽
怕幸运会转眼远逝
为贪嗔喜恶怒着迷
责你我太贪功恋势
怪大地众生太美丽
悔旧日太执信约誓
为悲欢哀怨妒着迷
啊 舍不得璀璨俗世
啊 躲不开痴恋的欣慰
啊 找不到色相代替
啊 参一生参不透这条难题
吞风吻雨葬落日未曾彷徨
欺山赶海践雪径也未绝望
拈花把酒偏折煞世人情狂
凭这两眼与百臂或千手不能防
天阔阔雪漫漫共谁同航
这沙滚滚水皱皱笑着浪荡
贪欢一饷偏教那女儿情长埋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