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偶然間翻出一部老電影(《活着》)來看,竟然看得淚濕眼眶。明明是劇情片,卻在其中看到了愛情最好的樣子。
這部影片是根據著名作家餘華的同名小說改編而成。由張藝謀導演,葛優、鞏俐主演,是1994年上映的老片子。
主人翁徐福貴(葛優飾)是民國時期一個地主家的少爺,年輕時嗜賭如命,輸光了全部家底,老爺子被他當場活活氣死。
妻子家珍(鞏俐飾)幾次三番好言相勸,被賭瘾吞噬的福貴愣是聽不進半句。最後一次,家珍到賭場勸他回家, 卻受他一頓辱罵。
心灰意冷又懷有身孕的家珍,帶着女兒鳳霞回到了娘家生活。
面對敗家的丈夫,家珍沒有一味地委曲求全,而是果斷地選擇暫時離開。既保全自己的尊嚴,也給丈夫獨處反省的機會。
輸光了家産的福貴,靠在街頭擺攤做小買賣為生,和生病的老太太相依為命。
一年後,聽說福貴已經痛改前非戒了賭,家珍帶着女兒、抱着兒子回到了家中。
一家人重新團聚,福貴和老太太都樂的合不攏嘴。
沒有三求四請,沒有鮮花和掌聲,家珍就那麼笃定地回來了。
盡管生活一貧如洗,隻要福貴好好做人,家珍還是選擇回到他身邊,和他患難與共。

福貴問兒子叫啥名?家珍賭氣說叫“不賭”。當福貴差點信以為真時,家珍笑着說是開玩笑,叫有慶。
過去所有的不堪、犯渾,都在家珍這句說笑中煙消雲散。生活要繼續,就該學會與過去和解。
世間沒有不犯錯的人,知錯會改就有希望,家珍選擇了包容。
不管貧窮還是富有,家珍始終對福貴不抛棄、不放棄。

經曆過家道中落、父親去世、妻女離去的福貴,或許比任何人更懂得珍惜失去過後的擁有。
他決心重新做人,負起一家之主的擔當,做個好兒子、好丈夫、好父親。
他跑去找當初賭博赢了他所有家産的龍二借錢,想開個小商鋪。錢沒借到,但龍二借給他一套皮影戲道具。
于是,福貴找幾個人搭了班子,操起了皮影戲的營生,養家糊口。
但是好景不長,内戰爆發,正唱着皮影戲的福貴突然被國民黨抓去做了壯丁。後來又糊裡糊塗當了共産黨的俘虜,被迫離家的福貴日夜思念着老婆和孩子……
在戰地見到汽車,興奮地像丢了魂似的春生,說要是能開上車,他死都願意。
福貴接他的話說,“那是你,我可得活着回去,老婆孩子比什麼都好!”

足見家珍和孩子此時在福貴心中的分量。
戰亂結束,福貴終于回家了。臨近家門口,正巧碰到家珍帶着鳳霞、有慶在送水。福貴離家的這段時間,家珍靠給人家送開水,賺取微薄的收入。
四目相對的那一刻,家珍所有的艱辛仿佛都有了依靠,她趴在福貴的肩膀上忍不住失聲痛哭。
此時福貴的母親已經去逝,鳳霞也因高燒得不到救治而變成了啞巴……
生活很苦,但熬到福貴回來,家珍就覺得值得。隻要還能在一起,未來就還有光亮。
鳳霞因為是啞巴,村裡的幾個小屁孩就經常伺機欺負她。弟弟有慶發現後,就找他們算賬。無奈他們人多勢衆,有慶一個人不是他們的對手。

于是,有次大夥都在公社大食堂吃飯時,有慶向食堂師傅要了一大碗面條,加了很多辣椒醬。默默地走過去,站到椅子上,把面條倒在了那個領頭欺負姐姐的小孩頭上。
福貴不知其因,隻當是有慶不懂事,調皮搗蛋,抓起來就是一頓暴打。
家珍看在眼裡疼在心中。看到有慶在生爸爸的氣,就鼓動他給唱皮影戲的爸爸送水喝。
在茶水裡,家珍調皮地加了很多醋和辣椒,跟有慶說“給你爹做碗酸辣湯”,兩個人笑的前俯後仰。

福貴喝的自然夠嗆,一口吐出來噴在皮影戲的幕布上。有慶滋滋笑着一溜煙跑了,之前被父親暴打的委屈在那陣笑聲中徹底消散。
事後,福貴知道了事情的原委,不禁為鳳霞和有慶感到心疼。
生活很苦,家珍卻懂得苦中作樂。這碗“酸辣湯”,不僅輕松化解了父子間的小沖突,還在貧苦的生活中加入了歡樂。隻要在一起,即使苦一點,也能生出一些甜甜的小确幸。
世事無常,福貴的一生注定命運多舛、坎坷艱難。
有一天,區長到有慶的學校檢查,倒車時不小心把有慶撞死了……
文革時,鳳霞嫁給了工人萬二喜,一家人正沉浸在幸福中,祈願開始新的生活。
哪知,鳳霞生孩子遭遇産後大出血,一群年輕的紅衛兵沒有接生經驗。醫院的老教授們都被紅衛兵關進了牛棚,風霞最終因得不到有效救治而出血身亡。
影片最後,定格在福貴、家珍、二喜和鳳霞難産生下的兒子饅頭四個人圍坐在一起用餐(家珍因身體不好,坐在床上)……

經曆了白發人送黑發人的苦痛,家珍和福貴的心更加緊密地聯系在了一起,真正是風雨同舟、相濡以沫。
在片中,家珍曾不止一次表示不貪圖大福大貴,隻想跟着福貴“過個安生日子”。
如同楊咩咩在《杭州保姆縱火案1040天後,林生斌你變了!》一文中所寫的,“當經曆過一些事情後,會發現,生活中最美好的樣子,就是平凡。”
往後餘生,有你就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