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簡介】

有一天家境優越的Chris大學畢業,他做出了一個意想不到的舉動:他放棄了令人豔羨的工作,把2萬多美元的存款全部捐給慈善機構,讓自己處于一種身無分文的狀況,去阿拉斯加追尋自我、回歸自然。他開始了在美國西部的流浪之旅,途中遇到各種各樣的人,許多人勸年輕的他回到正常生活,但他始終如一,堅守本心地流浪,給自己起了個外号“超級流浪者”。

【追尋自由做自己】

随着現代社會壓力越來越大,許多人不免發出“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的感慨,一般是為了暫時地逃離手頭的工作和擺脫社會帶來的束縛,好好地放松身心,恢複精力。

然而一般不會有人願意完全地脫離現代社會,回到最原始的自然環境裡。由真實事件改編的《荒野生存》裡的主人公就是這麼瘋狂,他覺得人要靠體驗新事物來保持生命力,而我們的社會已經被科技、制度、宗教等人造事物破壞得千瘡百孔。一旦生活在社會裡,就難以掙脫過去、壓迫、法律、責任等強加在人身上的枷鎖。

由于對社會環境的不滿,Chris果斷選擇抛下所有的一切,到充滿野性的原始環境中,尋找到真正的自我。這過程充滿艱辛,每一步都充滿着未知和挑戰,但這種未知擋不住他渴望做自己的腳步。

在做自己的路上,他遇到了許多有趣的人,有駕着貨車旅行,對Chris非常照顧的雷尼和簡,有十六歲情窦初開的特蕾西,有問路的獨居老人榮,還有粗犷奔放的美國西部人民韋恩。每個人盡管都不太贊成絕對的自由主義,但Chris還是試圖把自己的想法傳遞給他們,并且很好地融入當地人的生活,也被當地人的生活習慣所影響着。從某種程度上講,他實現了這種自由,能夠追随真正的快樂。

【獨居生活】

電影中有一部分的片段描述的是Chris在野外獨自一人生活的場景,雖然自由,也難免有些寂寞。缺乏每日人際溝通的生活,真的無法想象。曾經是航海探險家的W·卡爾·傑克遜在獨自航行55天後,寫下的日記概括了大多數獨居者的心情:

我發現第二個月的孤獨使我深感痛苦。我一直以為自己詩歌自給自足的人,但是此刻我終于明白,沒有旁人作伴的生活是沒有意義的。我開始有了強烈的、想要跟别人——一個真實的、鮮活的、有氣息的人說話的需求。

在古詩詞裡我們經常了解到古代很多詩人采取了隐居的生活,例如陶淵明、蘇東坡等,但這種隐居僅僅隻是遠離官場,回歸田園,并不是所謂的與世隔絕,例如被貶黃州後,蘇轼常常與自家茅屋周圍的村民互相學習種植的經驗,遠非完全地隔絕。

在電影的最後,Chris在日記上寫下了這麼一句話:

Happiness only real when shared.

有人與之分享的幸福(快樂)才是真正的幸福(快樂)。

【平衡生活與自我】

雖說有些打工人整天哭喊着要辭職、要自由,但卻始終沒有邁出那一步,歸根到底還是因為人是群居動物,放不下身上背負的責任和使命。我們心中有一種追尋幸福的願望,這種幸福不隻是個人的,還牽涉到我們所愛之人。我們願意付出汗水換取所愛之人的幸福,代價就是犧牲自己大部分的自由。

我們想要的自由,大部分時候是想在壓力大的時候喘口氣,歇一歇。我認為我們可以給自己安排适當的休息,例如節假日旅行、看電影看書放松身心、為大自然攝影等等。心靈得到足夠的休息,身體才有足夠的能量重新啟程。在休息的時間裡,我們要學會盡情地玩耍,盡情地釋放自我,甩掉大部分的生活壓力,這樣經過休息後我們得到了一個全新的自我,就可以以更飽滿的狀态迎接新的挑戰。

最後引用兩句電影裡的語錄來作為結尾。

如果你想要什麼,勇敢地去争取、去把握。

如果我們承認人類的生活為理智所統治
人生的可能性則會被摧毀。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的話,麻煩給我點個贊,感謝支持。你的支持就是我繼續更新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