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發自簡書App

      電影真的是種很有魔力的東西,固定在膠片上的不止是情節,還有感情,還有時間。做電影演員真的是一個太幸運的職業,話劇演員所有的光彩在落幕的那一刹那,成了隻有演員和在場觀衆才知道的秘密。唯有電影,數十年的光陰未變,無論演員戲外是白發蒼蒼,還是已經不在人世,但膠片上仍留有他所塑造的人物,他投入的感情,他青春的外貌。這未嘗不是一種永恒。

      二十歲的男孩子應該還算抓着少年的尾巴,卻逐漸長成可依靠的男人。這是個蠻奇妙的人生階段。有了工作,卻沒有家庭的負累,也許還在情場流連,卻有幾位義氣好友。這是一個做傻事也覺得可愛的年齡段。

      我能感受到張徹導演對青春肉體和男人義氣之間的熱愛。這是他電影的永恒主題。暴力的武打,肆意的血漿,年輕的肉體,男人的義氣相互交織,勾畫出一個血性的故事。比起第一代王羽的單打獨鬥,到後來越來越多的弟子(張徹怪不得會去拍水浒傳,因為弟子太多,一般故事塞不下)。姜大衛,狄龍這種雙生并肩,交相輝映的設定更能打動我。

      他們拍了很多同生共死的電影,真應該申請個記錄,死在一起最多的雙男主。他們在每部電影的相遇,熟識必須是生死相依,陌生便是一見鐘情繼而生死相依。觀衆都能理解他們隻要相遇就會為對方去死,這簡直就是武俠小說中“士為知己者死”。

      這是兩個多麼美好的少年啊,淋漓的血漿為故事抹上凄豔的色彩,而他們在血泊中緊握的雙手,使悲劇變得理所當然而減輕了悲傷。

      他們演的那麼多部電影,我最愛《新獨臂刀》,總覺得他們的個人氣質最适合這兩個角色。雷力遭逢大難的冷厲,封俊傑少年英俠的陽光太貼合兩人的外貌氣質,想象不出兩人互換的别扭畫面。

...

圖片發自簡書App

      封俊傑在去虎威山莊前與雷力約定,從山莊下來一起去太湖務農。兩個男生約定一起歸隐還是在他們認識沒幾天的狀況下,何況提出想法的人是前途光明的少年俠客。除了是真愛,真的沒辦法解釋了。男人間的惺惺相惜,絕不比異性戀來的淺薄。


...

圖片發自簡書App

      封俊傑出發的那天陽光很好,少年英姿,高頭大馬,他相信他能回來。雷力雖提醒他防備,但還是相信他能回來履行約定。

      所以他一直等着,直到夕陽西沉,直到聽到他死的消息。他換上了白衣,拿上了原本再也不會拿起的刀,他并沒有别的話,隻一直說着一句"我要為他報仇”。

      最後決戰時,永遠的反派谷峰爺爺問姜大衛,你為什麼而來,你是陪他來一起死的。姜大衛大喊“我就是來陪他一起死的。”真是哀莫大于心死,隻有以生命祭奠生命。

...

圖片發自簡書App

      電影最後的鏡頭中,白衣姜大衛并沒有報仇成功的喜悅,神情仍是悲傷的。報了仇又如何,他的封大哥再也回不來了,太湖務農空許約。

      “戲短情長,台上故事,以假逼真本無依。”也許沒有那麼多他們同生共死的電影,觀衆并不會念念不忘那麼久。狄姜二人從親密無間到相忘于江湖,可能就像《最佳損友》裡唱的“一直躲避的借口非什麼大仇,為何舊知己在最後變不到老友。”二人因何決裂,不是本人,無所置評。但分開那麼多年,二人未傳出說對方一句壞話,足可見人品。過去了幾十年,歲月終歸是善待他們的,成了兩個可愛的老頭兒。

    可還是念念不忘電影中那“真漂亮的一對兒。”

    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