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蟲》獲奧斯卡,實至名歸。

...

寄生蟲

      整個電影平靜之下暗流湧動,情節跌宕3起伏,細節把握恰到好處。故事誇張卻彰顯人性。

      一千個觀衆眼裡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寄生蟲》引人深思:善良與财富之間的關系,階級是否難以跨越,基宇一家是否“可憐人必有可恨之處”,樸社長一家是否“有錢無腦…可是這部精彩的電影并沒有讓我想要去深挖人性,而是更多的想到了如何自洽。

      從我們呱呱墜地的那一刻起,你所擁有的很多,其實是早就注定了的,你所處的階級,你的家庭,你的長相,你的膚色,你的智慧…但這就意味着貧窮的人要永遠卑微嗎?階級難以跨越就意味着你要永遠混吃等死,不再努力嗎?我想答案是否定的。我們每個人從出生到死亡,其實都要學會自洽。你有一塊錢的時候,總有人擁有十塊錢,當你掙到十塊錢的時候,總有人擁有一百塊錢,你永遠追逐,内心卻從未滿足,從未幸福。

        基宇做了多慧的英語家教老師,依靠知識已經可以有了收入,但卻時刻在問“我适合這裡嗎”,終歸結底,是對自己一直以來所生長的環境的自卑,無論别人是否認可自己,自己會首先覺得自己和生日聚會上的人們以及多慧所處的環境格格不入。其實随着年齡的增長,我們都漸漸明白,很多事情我們是無能為力的,所能去做的,便是學會自洽,學會接納自己,接納自己的不完美,接納自己是個平凡的人,在自洽的基礎上,再去追求更多的财富。當接納了自己以後,同樣是去做家教,便不會對自己和這個環境格格不入而耿耿于懷,更多的是對于自己通過能力通過知識去賺錢薪水的一種自豪和滿足感,努力和積累會讓你的生活越來越好,雖然永遠追趕不上那些“有錢人們”,但是你卻可以比以前的自己越過越好,擁有的幸福和内心的富足感并不會比富人們差多少。

...

基宇問多慧:我适合這裡嗎?

        我們無法改變世界,但是我們可以改變自己,我們可以學會自洽,學會接納的同時不斷上進,學會與這個世界握手言和。

      善良并不是有錢人的抉擇,并不是因為有錢,所以才善良,善良從來都是一種抉擇。

...

善良從來都是一種選擇

        你會越來越好,世界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