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影評會有不少的劇透,若害怕影響觀感的讀者請慎重浏覽。)

...

《脫毆:無理之戰》

坦白而言,在這部觀看這部電影之前,本人對于脫歐其實也隻是一知半解。作為國際議題,我對脫歐的認知和我身邊許多人都一樣:隻知道結果,可是卻不知道過程。

正如這部電影的宣傳海報上的這兩句話 :

所有人都知道是誰赢了,但不是所有人都知道是怎麼赢的。

這正是這部電影想要告訴觀衆的,脫毆是怎麼赢的?到底脫歐是怎樣的一場戰争?

...

公投官方競選組織“Vote Leave”首席總監多米尼克

故事聚焦在脫毆派的官方競選組織“Vote Leave”首席總監多米尼克如何驅動數據,利用現代化的政治手段,從而導緻歐洲公投最終的結果。

這部電影的敘述方法可以說與《副總統》、《大賣空》的導演亞當.麥凱有不少相似之處,信息量大的台詞,古典音樂的使用配上略為浮誇的自我意識呈現,令整部電影的風格都保留了許多歐美政治電影常用的敘述手法。《脫毆:無理之戰》相比這些電影而言,少了戲谑、調侃政治等黑色幽默的元素,不過明快的節奏讓這部電影不失趣味,讓這部電影不會像《領先者》一樣看的使人昏昏欲睡,我個人是挺滿意這部電影的叙事風格的。但客觀而言,《脫毆:無理之戰》整體的叙事流暢,至于你問我這部作品在叙事和技術層面上有沒有什麼脫穎而出的地方?我覺得并沒有。

...

《脫毆:無理之戰》電影劇照

撇開電影叙述方式是否有亮眼之處,光是題材已經發人深省。電影既沒有站在留歐派的一方去批判脫歐派,也沒有站在脫歐派的一方去批判留歐派。可是電影卻活生生審視了英國到底是如何經過一系列的政治鬥争後走到現在這種地步的。

然而脫毆之戰并不隻是兩派政黨之間的互相對峙,而是一場新與舊就之間的對決。傳統的政治手段,70年代那套拉選票的方式在這個新的時代是否還管用?在這個科技資訊發達的年代,多米尼克之所以取得勝利,是因為他颠覆了所有政治家一貫使用的政治手段,利用社交媒體和科技的力量,去控制那些一直被左右兩派忽略的選民。他明白:

誰掌握了數據,誰便掌握了權力。

多米尼克進來了網絡數據分析公司“聚合智囊”來根據網民在社交媒體上的浏覽痕迹,對互聯網上的人群進行一系列的數據分析,包括政治傾向、關注的議題等。多米尼克由此建立了一個留毆派并不曉得的數據庫,可以向網絡上的用戶投放為他們而設的廣告,從而去操控網民的投票意向。例如當數據庫分析到你對外來難民而感到反感,你便會收到有關“毆盟是外來難民的來源!”的廣告......這樣便能夠在無形之中讓中間選民轉态,支持英國退出歐盟。

這是多米尼克的第一步,操控社交媒體。

...

《脫歐:無理之戰》電影劇照
第二步,他利用了輿論的力量來渲染情感,以失實誇大的數據來蒙蔽群衆的眼睛。

多米尼克通過各種媒介例如參選海報,社交媒體,以及脫歐派的宣傳政綱之中,提到了不少違背事實,刻意誇大的言論。像是土耳其一加入歐盟,就代表有7600萬土耳其人移民到英國來工作!可是土耳其全國的人口數量就是7600萬,難道土耳其一旦加入歐盟,全國人民都會遷移到英國嗎?然而這種看上去不合理的言論卻被不少的選民所信服,這裡并反映出這個年代的社會現象:

資訊表面化

我們通過社交媒體還有互聯網所獲得的資訊越來越豐富,了解到的信息也越來越廣泛。可是這卻讓絕大多數的人民認識的隻是流于表面的資訊,而這些信息已經足以填飽人民對于某方面的求知欲望。至于這些資訊是真是假,有多少人是主動去懷疑這些資訊的真僞?又有多少人願意花費心思去加以求證?

...

多米尼克在自己的房間裡思考策略

留歐派崇尚理智,他們的宣傳策略在于用真實的數據,鐵證般的事實來用理智取得選民的支持。但多米尼克策略卻恰恰相反,利用了群衆對于未來生活的幻想、希望、夢想,有效地牽動了選民的感情。

他明白并不是所有全國的人民都有批判性思維,因此他便運用群衆的這項軟肋,捏造有利於己的失真資訊去愚弄英國人民。在這個資訊表面化的時代,一連串充斥着謊言的宣傳标語很快在網絡上流傳,其中的内容更加利用了群衆對于未來生活的幻想、希望、夢想。這便輕而易舉地煽動了人民的情緒,引發了一波又一波的輿論。

這一系列的信息轟炸成功的讓“中間人士”産生對于英國繼續留在歐盟的焦慮和恐懼,他們開始擔心繼續英國留歐會使未來的情況變得不可收拾,甚至影響到他們的生活。當一件社會議題會影響到民生的時候,民衆才肯參與其中,因為這些關乎他們自己的利益與前景,否則任何的政治議題在民衆的眼中隻不過是政客之間的明争暗鬥,與他們遙不可及。

談到脫歐派煽動民族情緒手法,不得不提到電影中一個很關鍵的宣傳标語。

Take Back Control

...

Take back control

多米尼克把原本的宣傳标語Take Control(奪得控制)改成了Take back Control(奪回控制),這強而有力的标語便進一步的煽動了人民的情緒,像是在告訴選民脫歐并不隻是要奪得我們對于生活的控制權,而是要奪回我們曾經擁有欲被歐盟奪走的控制權。這句标語成功的激勵了不少的民衆,使人們認為手上投出去的這一票是投下了可以扭轉自己未來命運的關鍵一票,奪回本來就是屬于我們自己的權利。拿回我們應該要有的東西,難道不是再正常不過嗎?脫毆派便将這股思想通過簡單有力的一句話就植入大衆的腦袋中,讓投給脫歐派變得理所當然。

...

多米尼克是為了什麼而加入這場無理之戰?

然而,Take Back Control 這句話在我看來除了是佩服人民脫歐的宣傳标語以外,還有一層深層的意義所在。

在說明另外一層深層意義之前,我們不得不提到一個問題:

多米尼克到底從這一切之中得到一些什麼?

當成為這場戰争的最終赢家時,辦公室裡所有的人都尖叫狂歡,隻有多米尼克臉上并沒有流露出多大的歡喜,而是一臉惆怅的樣子暗自收拾自己的東西。由此可見,他并不是為了想讓國家實現脫歐而參與這場政治運動的。

他是為了金錢嗎?從我看來也不是。當初他與董事會不合的時候,董事會曾經打算以一筆錢讓他退出組織,然而他二話不說便拒絕了他們,堅決留在競選團隊之中。

...

多米尼克也要奪回屬于自己的控制權

依我看來,他是想要透過這場脫歐的公投運動來 “Take Back Control”。他的一直以來的性格古怪,與眾不同的政治作風令政治界的許多政客都把它視為異類。因此多米尼克想通過這次公投的勝利去證明自己的能力,證明自己的所作所為是正确的。他要奪回整個政治局面的控制權——一樣他認為本該就屬于他的東西。可是在他奪回控制權後,卻毀滅了自己的理想抱負,讓國家通往一條難以逆轉的不歸路。

多米尼克為了要赢得這場無理之戰,為了要Take Back Control, 一直賦予了選民對于脫歐後種種的美好幻想,所有人們所擔心的移民、貧窮、失業等問題會迎刃而解,仿佛脫歐之後就能瞬間使英國成為理想世界的烏托邦。

但是事實真的如此嗎?

...

脫歐真的可以給人民帶來更好的生活嗎?

英國的脫歐問題到如今還是一個爛攤子,故事仍在繼續,至今還沒有完結。

現在所有的英國國民都要為這位政客Take Back Control的行為沉重的代價。電影成功描繪出這場最具争議的政府公投背後反映出的社會議題,也論盡了公投政治不道德的陰暗面,内容也并非流于表面,可以說是一部可圈可點的政治題材作品了。

分數:8/10

【本人是中學生一名,以上隻是一些我的主觀分析和看法,歡迎在下方留言給予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