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的影片在國内的關注度低得似乎可以忽略不計。
甚至就連伊朗的一代名導穆森·馬克馬巴夫,都在國内的各大平台上沒有統一使用的譯名。
更别提其女兒莎米拉·瑪克瑪爾巴夫。
但是這個國際評委會上年紀最幼的女子,卻是電影界無論如何都難以忽略的天才導演。
2000年,剛滿20歲的莎米拉憑借她的第二部作品《黑闆》榮獲戛納電影節的評委會大獎。
僅僅85分鐘的片長,卻把與她年紀不相符的滄桑、絕望拍到了極緻。

黑闆The Blackboard
2000-09-01
導演:[伊]莎米拉·瑪克瑪爾巴夫
演員:[伊]巴赫曼·戈巴迪
影片講述的是兩位老師的故事。
兩伊戰争時期,戰争摧毀了一切。
手無縛雞之力的難民教師們在無奈之下隻能背着黑闆四處找學生。
其中一位老師名叫賽爾德,他在旅途中遇到了一群逃亡的難民。
他與他們做了交易,隻要他指引他們去邊境線,就能得到40個核桃。
在這群難民中,有一個名叫哈拉的女人,拉扯着一個年幼的孩童和她患有排尿障礙的父親。
在一個陌生老人的見證下,賽爾德以黑闆為聘禮與正在為兒子把尿的哈拉舉行了再簡單不過的“婚禮”。

再後來,到了邊境線的他們因為前行方向不同,又在那個老人的見證下,于隆隆的槍炮聲中,舉辦了再簡單不過的“離婚儀式”。
賽爾德的黑闆也最終作為離婚賠償給了哈拉。
曾與賽爾德同行的還有一位老師。在與衆人分道揚镳後,他遇上了一群孩子。
這群孩子依靠偷運私貨維持生計,到處流浪。他想教這群孩子認字,但卻遭到了一次又一次的拒絕。
終于,在他們停下休息的時候,一個男孩忍不住讓這個老師教他寫自己的名字。
老師告訴他,他名字“Reeboir”的意思是“旅行者”。
一路上,老師又教了這個孩子許多的單詞,包括“愛”。

但是最終,在這個孩子開始在黑闆上緩緩學寫自己名字的時候,邊境的軍官發現并擊斃了他。
同行的小夥伴也無一幸免。
這個以紀實手法拍攝的影片,其實是一個虛構的荒誕故事。
整個故事的靈感來源于導演莎米拉與父親的一次旅行。化學炸彈爆炸後,庫爾德地區的難民教師無奈之下背着黑闆四處尋找學生。
他們背着黑闆負重前行的模樣,正像是耶稣背負着十字架的受難姿态。
但是這群教師們所要朝的聖,卻是被影片中所有人都不屑的存在。
教師的天職是傳道、受業。然而在這個連溫飽都無法顧全的年代,讀書識字卻成了滑天下之大稽的事情。

賽爾德一直在念念叨叨的乘法表,還沒有會辨認化學武器和來福槍來的實在。
老師告訴孩子,讀書識字就能閱讀故事。可是孩子說,不用讀書識字,我就有幾百個故事。
教師成了連牧羊人都不如的職業;饑餓和危險成了接受教育最大的障礙。
在生存面前,這群教師們苦口婆心乞求孩子讀書寫字的所謂人道成了極為可笑和殘暴的行為。
在整部影片裡,作為教師教書工具存在的黑闆,其教書用途還不及在勞累時充當的擔架;在危險時充當的避彈掩體;在受傷時充當的夾闆。
原來應是充滿了“改變命運”作用的教具,成了影片裡最“實用”的存在。
通過讀書識字改變命運的可笑途徑,還不及危難時慌慌張張疊起的石碓讓人心安。

原本在伊朗文化中占據至高地位的男性,在哈拉的家庭裡,卻是個患有排尿障礙的垂暮老者。
這個喪失了标志男性基本生理功能的“男子”,是背負了無言罪孽的“廢人”。
影片中的其他男性角色,要麼是一樣垂暮而無知迷茫的老人;要麼是沉迷于核桃賭博遊戲的無為者或是一堆滑稽可笑的“求學”教師。
慣常标志希望的孩童,是以騾子安然自居的存在,帶有着極為麻木和呆滞的神情。
在孩子的故事裡,埋藏的不再是迪士尼式的羅曼蒂克,而是兔子被砍頭分食的殺戮和漠然。
在孩子受傷時,緩解疼痛的不再是母親低吟的搖籃曲,而是自己喋喋不休的兔子事件。

唯一純白且真實出現的兔子,因為引誘了孩童脫離母親的保護被視為是魔鬼的勾引。
所謂明日的希望,不過和用作他途的黑闆一般脆弱。
哈拉幾乎可以被稱作為整部影片裡“唯一”的女性形象。
這個一直不斷重複自己話語的女子似乎是個智障患者,但卻又是整部影片裡起到功能作用最大的形象。
一路上不斷照顧自己的兒子,在危難時刻拉回懵圈了的老父。
甚至在賽爾德要負氣離開時,突然覺醒似的剖白:
“我的心就像一列火車。在每個站,都有人上上下下。但是那裡有人永遠都下不來,我的兒子。”

而這個“有用”至極的形象,在整部影片裡所做的事,即是與教師們的“荒誕”行為相反的現實。
結婚時,老人問,“你願意嫁給這個男人連同黑闆作為嫁妝嗎?”“連同黑闆?”“是。”“嗯。”
結婚後,賽爾德苦口婆心求她學的一句“我愛你”被她無視到極緻;
一心隻照顧自己年幼的兒子,而把她垂暮患病的老父忘在腦後;
從頭到尾叫自己的“丈夫”為黑闆。
于是最後,這個實在到不能再實在的女人,收獲了一塊還寫有“我愛你”字樣的黑闆。

濃霧彌漫,邊界的槍口對準了祈盼回到故土的難民。
沒有想象中的天堂樂土;沒有曾經幻想過的苦難終結,人們開始向引路者發出質疑。
“不,這不是國界。他騙我們,我知道。”
“我們迷路了。”
“我非常清楚我們的國界,這不是。”
一群人,如同迷路的羔羊,在看不見的危險的威逼利誘下,匍匐如牲口。
不如羊群活得尊嚴;不如烏鴉活得自由。
絕望、迷茫似濃霧一般讓人窒息。

結婚這一莊嚴而神聖的儀典與一老一幼的排洩同步;
離婚這一悲傷而決絕的典禮在槍炮聲與迷霧中結束。
哈拉最終背着那塊寫着“愛”的黑闆與兒子消失在迷霧之中。
前路如何,無人知曉。
如果連希望都已殒滅,誰還知道這世界能剩下些什麼?

文末點贊~
大吉大利,今晚吃雞φ(>ω<*) ~
該文章由小朕先生獨創,轉發請詢問作者并注明出處,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