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希望可以成功越過邊界
我希望可以見到我的朋友,與他握手
我希望太平洋的海水和我夢中一般的藍
我希望...

或許是因為電影還算圓滿的結局,也或許是因為摩根旁白裡深沉的配音。第一遍看這部電影時對結尾處的這段台詞留有特别深刻的印象。那時的我是個學生,懵懵懂懂的年紀。不記得究竟看了有多少遍。可肖申克就是這麼經典的一部電影。經典永遠都會被稱作經典。因為不同的年紀,不同的處境,不同的生活狀态看這部電影,每一次都會從其中獲得不一樣的感受。
肖申克這部影片對美國監獄制度進行了深度的批判,也對人心中堅定信念的無盡贊美,更是對友情和生命做了一個深入和形象的闡釋。和第一人稱叙述而襯托英雄主義不同,電影以Red的視角用第三人稱叙述的方式,全片講訴的主題是自由。而背景卻是沒有任何自由的肖申克監獄。而救贖就發生在其中。
救贖
監獄長外表光線亮麗,在記者發布會上發言,參加重要的Party。可是卻幹盡違法犯罪的壞事。他本應是現實社會裡的一個光明角色。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電影裡的他貪污,殺人,洗黑錢。無時無刻不透漏人性的黑暗和貪婪。我從他最終選擇用子彈穿過他的腦殼打碎玻璃的那一刻看到了救贖。

警衛隊長是那個不苟言笑,用警棍毆打犯人不會帶有一絲憐憫之心,殘暴無比的人。我從他最終落網被帶走後哭的梨花帶雨時看到了救贖。

Andy悟出雖然妻子并不是直接被他所殺,但也間接因他而死。這也算着是一種擔當。他爬過滿是污水的河道,滌盡罪惡,在彼岸重生。他内心向往着那片太平洋,向往着自由。我從他開着敞篷車奔向南方時嘴角上揚的微笑裡看到了救贖。

Red在影片裡有三次假釋面試的鏡頭,最後一次假釋時他已經變的與以往都不一樣了。最後一次假釋的時候他曾說:我無時無刻不對自己的所作所為深感内疚,這不是因為我在這裡,也不是讨好你們。回首曾經走過的彎路,我多麼想對那個犯下重罪的愚蠢的年輕人說些什麼,告訴他我現在的感受,告訴他還可以有其他的方式解決問題,可是,我做不到了。那個年輕人早已淹沒在歲月的長河裡,隻留下一個老人孤獨的面對過去。重新做人?騙人罷了!與以往每一次被拒的結果不同的是這一次假釋卻通過了。我從他發自内心的這段獨白裡看到了救贖。

除此之外, 電影裡的幾處細節描述也是細緻入微,值得回味。
友誼
Andy最大收獲自然是新生後的自由。當然也額外收獲了和Red的這段彌足珍貴的友誼。
Red第一次見到Andy時沒有什麼特别的感覺,Andy像個瘦弱的竹竿一樣看起來風一吹就倒。這是Andy留給Red的第一印象。

Andy因為要找Red買石錘,第一次開口和Red說話。Red在旁白裡這樣描述:
他總是悶聲不響的,一舉一動都和這裡的人不一樣,他閑逛着,就像在公園裡散步一樣無憂無慮地活着,仿佛身披着隐形衣,庇護着他遠離這裡的紛雜。平心而論Red承認自打一開始就喜歡Andy。

Andy可以做到這樣,是出于他内心的強大以及對自由的向往。出淤泥而不染,近墨者而不黑。用來形容Andy再合适不過了。
Andy和Red互增禮物:
Red送了一副海報給Andy,慶祝他關完禁閉歸來。一張紙條上寫着No charge.Welcome back.Andy手裡拿着海報,隐藏起這份簡單的快樂。

Andy因為在廣播裡播放音樂被監獄長關禁閉。出來後在食堂裡與他們聊起了音樂,在得知Red曾經吹過口琴後,Andy悄悄從Red的競争者那買了一個口琴作為Red保釋被拒的禮物。

Red在Andy十周年又送了一幅海報給Andy作為紀念。紙條上寫着十周年禮物,瑞德增。

這些禮物可以說并不貴重,可都是對方所需要的。這恰當的禮物在恰當的時間在冰冷的監獄裡如冬日裡的暖陽,灑在心田。溫暖彼此。


體制化
"Institutionalized"這是個出現在電影裡的詞。在監獄裡度過50年的老布,無奈接受被保釋出獄。在監獄裡待過大半輩子的老布受獄友的敬仰,也有一份穩定的工作(圖書管理員),有自己的愛好(照料Jack),有自己的生活圈(獄友)。出獄後的老布不能适應外面的世界。小時候隻看過一輛汽車,如今滿大街都是汽車。工作并不能做的很好被超市經理嫌棄。也沒有朋友。從他的信裡明顯透漏着他的内心會受到孤獨感的折磨,最終無奈提前選擇了結束年邁的生命。

Red 在讀完老布的信後這樣感慨到:
監獄是一個怪地方
起先你對監獄恨之入骨
然後你對它習以為常
更久後…
你會變得無比依賴這裡
這就叫體制化
我們在社會上打拼。我們在不同的城市,從事不同的工作與職業。有一句話說的好。如果不能改變。隻能嘗試着适應它。這些年我見過越來越多的人沒有了當初的意氣奮發和激情四射。取而代之的是已經被打磨後的沉淪。久而久之,人們開始抱怨工作,有埋藏心底的牢騷。環境和習慣真的太可怕了,因為這些都潛移默化的改變着我們。而我們也不經意間在日複一日的勞作中慢慢的被體制化了。記得電影後悔無期裡有這麼一句台詞:“聽過很多道理,卻依舊過不好這一生。”我們深知卻不敢邁出那一步,從而也不曾意識到改變命運還是要得從改變自己做起。

肖申克圖書館
我從Andy身上看到的更多的是一種無私的分享精神。


他想在肖申克裡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Andy堅持寫信獲得撥款擴建圖書館。這是項偉大的成就。其實是一種無私的分享精神。而Andy最終成功了他向世人證實他說的那句話。

我突然想起一個故事:
根據對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研究發現:圖書有治療的作用,當人們經曆苦難或遭遇災難的時候,圖書可以幫助他們更好地渡過難關。二戰時德國焚燒了大量書籍。而美國卻反其道而行之,1942在羅斯福總統的支持下,為了抵抗納粹查禁、焚書和破壞圖書館的行為而由美國圖書館協會發起的國防圖書運動更名為“勝利圖書運動”,全美社會各界民衆掀起了轟轟烈烈的為美軍士兵捐贈圖書的熱潮。極大的鼓舞了士氣,增強了全美的凝聚力。也是為什麼會有美國靠圖書赢得了世界大戰這種說法了。
在肖申克監獄,圖書更是一種精神食糧,而主導并培養起大家的閱讀習慣的正是Andy,即使Andy一個人孤獨地背負着使命,即使他嘗盡寫的信像石沉大海一樣了無音訊的失落。但他知道閱讀可以幫助獄友獲得成長,于是費勁周折的擴建圖書館。他的本意是想幫助大家在學習中收獲成長的快樂。

喝啤酒
偶然的一次機會安迪充分的展現了自己理财的天賦,成功的幫助了朋友們得到一次最摳門獄警的請客——喝啤酒,而早已戒掉酒的安迪靠在牆上靜靜的看着“同事們”在夕陽下喝酒。陽光灑在他的臉上,久違的、自由的氣息萦繞在他的周圍,安逸又祥和。

Andy也是從那之後一戰成名。Red的内心獨白:
陽光灑在我們肩上,感覺自己又自由了
就像在修着自己家的屋頂一樣
我們就像造物主一樣自在
而Andy呢
他窩在陰涼下
臉上揚起了奇異的微笑
看着我們享受着他的啤酒
而我呢
我覺得他隻是想重溫自由
哪怕隻有那 短暫的一刹那
Red第一次對Andy肅然起敬我想就是因為見識了Andy過于常人的膽識和才能。他很會抓住時機,并且勇敢的邁出第一步。即使他知道可能會冒着生命危險。
音樂
Andy從雜物中發現一張唱片。通過廣播将唱片傳播出去,監獄的上空飄蕩着歌手優美又柔和的歌聲,所有的人都停下自己所做的事,安靜的聽着那歌聲。縱使他們不懂這是什麼曲目,表達的是什麼意思,當然也不想知道。但是在那歌聲中他們找到了在監獄的強制、高壓的生活中丢失的自己。 而安迪坐在椅子上,雙腳舒适的搭在桌子上,陶醉在那美麗的歌聲中。盡管外面的獄警暴跳如雷,他依然不為所動,享受那短暫而又奢侈的自由。


Red這樣描述:
她們的歌聲有一種無法用文字表達的美好
美得令你心醉
歌聲直上雲霄
飄向更高更遠的地方
超越了失意囚徒的灰色夢想
宛如美麗的小鳥飛進了我們的牢房
瓦解了這冷酷的高牆
音樂就是擁有這樣的無窮無盡的力量。而就在這短暫的一瞬間。肖申克的所有囚徒仿佛重獲自由。
我想一部優秀的堪稱經典的電影。不是在于他的制作的成本又或者演員陣容,而在于他是否可以反應一些社會中現實的問題。可以打動我們的内心。觸碰人們的靈魂。引發人們的思考和共鳴。讴歌出人性的真善美,從而引領一個正确的人生觀。
或許我們可以從電影中看到自己現在的影子又或多或少的想起一些人,一些糟糕的處境。有的人就是這樣,無論身處什麼樣的環境,他都不會放棄自己心中所希冀的。他心裡秉持着那份笃定,特立獨行于這個還不算太完美的世界。
感謝肖申克這部電影讓我們明白一些道理又或是重新認識了自己。請相信,即使有人虧待了你,時間不會虧待你,夢想也不會虧待你。為了理想,為了願景,為了我們堅守的信仰,為了心中的那片海,不顧一切。

-The End-
2019-3-31 于蘇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