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發自簡書App

今天終于看了最近很火的這部電影《狗十三》

電影中的女孩李婉13歲,父母離異,跟奶奶和爺爺生活在一起。電影開始的場景是爸爸被叫到學校,老師說李婉很聰明,如果英語能夠提升一些,就會是考試的前幾名,可是她的興趣在天文在和物理。在沒有辦法說服她的情況下,爸爸惱羞成怒,強行給他改了興趣小組,從物理組改為英語組。爸爸知道她生氣不高興,于是買了一條小狗來讨好。起初李婉不喜歡那條狗,而這條狗一直跟着她,慢慢的她就開始喜歡,而且給它起了個名字叫愛因斯坦。有一天,爺爺出門遛狗的時候,狗繩斷了,狗丢了。晚上回家發現狗丢了的李婉,瘋狂的出去找狗。為了安撫她爸爸,又給買了一條一模一樣的,可是她始終記挂着那條已經丢了的狗,有一天出去找狗,李婉很晚還沒有回來。奶奶很擔心,十幾年沒出過門的奶奶出去找她。終于爸爸遇到了喝得醉醺醺回家的李婉,拉着她找回了已經迷路的奶奶。爸爸憤怒地吼着讓他給奶奶爺爺道歉,并且打了她。之後,爸爸跟她解釋道歉。爸爸和後媽又生個弟弟,卻不敢面對李婉,怕她生氣。當和解了之後,後媽帶着小弟弟到爺爺奶奶家,小狗吓壞了弟弟,繼母怒吼着要把狗賣給火鍋店。李婉哭着求爸爸:不要!爸爸什麼也沒說,就開車走了。李婉在物理比賽當中獲得了全省一等獎,由此可以保送高中,那天爸爸特别開心,約朋友一起慶祝。在開車回來的路上,接到了媽媽的祝賀電話。李婉輕聲問爸爸:你和媽媽是怎麼開始的?此時爸爸禁不住淚雨滂沱,并且用一隻手捂住了她的眼睛。那一刻,我感受到那個爸爸的心痛:人生艱難,不忍卒讀。

很多看過這部片子的人都在指責爸爸,都在指責家庭教育當中對小女孩的忽略。可是在我看這部片子的過程中,我卻讀到了爸爸,對女兒的愛,無論是買一條小狗讨女兒歡心,還是要找一條一模一樣的狗來安撫女兒,或者帶着女兒去看天文展,等等的這一切,他都在極力的盡力想去讨好,讓女兒開心。但是他卻不知道怎樣做。他需要去面對那樣的一個權威老師,或許在他過去的生命裡面,老師也是一樣的權威~有多少的父母,遇到老師就已經有很多的壓力感,過去自己當學生的壓力感,自己的孩子被老師評判的壓力感,面對老師,你還可以理直氣壯的告訴他:我的孩子沒錯嗎?你還可以跟他說:我的孩子不要你管,你的教育方法是錯的嗎?前妻離開他,生活還是要繼續,他需要去面對現在的妻子,女兒跟弟弟和繼母之間的矛盾。父母年紀大了,讓他們一直幫着帶女兒,作為父親的内心是愧疚的,尤其他看到父母為了自己女兒的付出時~做個孩子,他對他的父母也是有一份心疼的。

作為一個男人,需要一個圈子,需要一份事業,他在仕途的朋友圈子裡需要虛意逢迎,需要恭維,雖然并不是那麼真心實意,但是,作為一個需要在社會上混的男人,他還是需要這樣的一個圈子。一面是老去的父母,一個是他讀不懂的、内心充滿愧疚的孩子,一個是現在的妻子提出的合理的要求,一面是生存壓力和責任的工作。這個男人在生活的面前,已經多久沒有考慮到自己?當妻子提出要求,他說我想想辦法;當女兒鬧的時候,他說我想想辦法;當爸爸媽媽跟他說“别急”的時候,他說我想想辦法……當女兒問:你怎麼和我媽當年開始的時候?他的眼淚裡包含了太多的心酸、不容易,也或許有遺憾、無奈。誰能說,在他十三四歲的年紀就沒有純真?他就沒有追求過?他就沒有對人生美好期許呢?有一些時候這些期許會讓人越來越失望,這讓我想起《熔爐》當中的那一句台詞:我們這麼努力,并不是為了去改變社會,而是不被環境改變。有些時候我們學會了穿盔甲,學會了在不同的情景和環境裡保護自己,重要的是了解認識盔甲下面的自己,不忘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