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舒君一直相信,學校過濾得了學渣,卻過濾不了人渣,北大清華是我們的理想殿堂,但也不是唯一選擇。《老師·好》,一部高中的寫實電影,沒有懷孕也沒有堕胎,有的隻是我們的青春,有的隻是我們最真實的回憶。影片展示了老師與學生的兩種視角,不斷沖突又不斷融合,在這個過程之中一輛無辜的自行車成為了他們的紐帶。

先聊聊老師視角。老苗身為一個傳統的知識分子,以獲獎和帶出優異的學生為榮。當然這種優異的學生僅僅是在成績上的,其他一切在成績面前都可以是浮雲,包括很贊同大家表達自己的看法然後選了安靜當班長,一切文藝活動和無關考試的課程在高三都要取消,明明大家幫他找回了自行車依然責罵學生瞎折騰不好好念書。在老苗眼裡,考試就是一切,高考就決定了一個人的未來,所以他以他的方式對學生好。這種方式錯嗎?不一定錯的,一方面即使到現在我們大天朝還是在進行應試教育,有學校嘗試過素質教育,不過失敗了,因為學生的成績不好,上不了好大學,這樣也就在我們國人身上造就了一個根深蒂固的觀念,好好學習才是珍惜時光的唯一方式;另一方面我們不得不承認一個事實,考上好大學确實是大多數人的出路,有多少人有錢出國呢?有多少人可以是體育高材生呢?又有多少單位招人的時候沒有學曆這一門檻呢?真的沒有多少,那麼我們就不得不面對社會給我們準備好的考試這條路了。

再聊聊學生視角。在學生眼中,每個人都有自己想要選擇的路和自己要面對的生活。耗子身患疾病,沒有錢治病,所以賺錢是他不得不做的事情;文明、建設想要跳舞,即使拉煤塗漆也要去賺夠買收音機的錢;王海酷愛武俠,自然入團申請書在他眼裡也可以變得飄逸灑脫;安婷婷不想在高中留下遺憾,索性一個人也要為班級争光……高考是唯一的嗎?不是的,除了它我們也有很多有意義的事情去做啊,比如為了友誼狼狽為奸地“對抗”老師。

好了,現在聊聊自行車視角,影片中有很多自行車的特寫鏡頭,為什麼那麼多,首先不得不說自行車真的很重要。其中一個特寫是老苗騎着自行車進學校。當時那個年代是物質匮乏的年代,生産力還停留在工廠主導市場的階段,擁有一輛自行車可以說跟我們現在買了一輛車一樣,擦掉點油漆都覺得心疼。另外,身為體制中的人,老苗對于榮譽這種精神上的肯定是十分重視的,自行車作為被評上優秀教師的獎品,更讓他對它無比珍惜,然而就是這種珍惜,讓它成為了學生報複的對象。這輛無辜的自行車也就經曆了被拆擋泥闆,被全身刮完油漆,甚至一不小心到達了人生的巅峰,還上了天……當然,自行車的故事不僅僅如此簡單,它還經曆了失竊和被找回。班級的大家讓全校都知道了他們與老苗之間關于自行車的故事,雖然被責罵趕回教室,但這不就是我們中國式的人民教師嗎?

最後我想幫這輛偉大的自行車鳴一聲不平:導演,拍合照的時候你不把我放C位真的好意思嗎?——看舒 2019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