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3371字 全篇閱讀大約5分鐘 輕微劇透
談談《美國工廠》導演沒有告訴你的一些事
2020年2月10日,奧斯卡最佳紀錄長片揭曉,《美國工廠》譽望所歸,導演Steven Bogner上台領獎時用中文鄭重其事地講:“感謝曹德旺!”

第92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紀錄片頒獎現場
01

福耀玻璃美國公司
這部紀錄片主要講述了中國企業家曹德旺在美國俄亥俄州代頓市建立福耀美國玻璃集團,工廠的建立給當地失業的美國工人提供了2000多個再就業的崗位,但期間因為中西方觀念,管理方式,生活習慣的差異,導緻福耀集團在美國的經營一波三折。
這部影片2019年上映,關于中西方文化差異或者政治階級的評論已經足夠多。我主要想聊一聊這個紀錄片的創作背景,以及導演有意無意忽略的一些事情,以便大家更多角度去欣賞這部優秀的紀錄片。
02

2017年《局面》第4期專訪片段
第一,曹德旺何人?為何去美國建廠?
曹德旺1946年出生于福州福清,1987年成立福耀玻璃廠,目前該廠是全國第一,世界第二大的汽車玻璃供應商。曹德旺信佛行善,光個人捐款就達110億元,一檔訪談欄目中有記者問他到底有多少錢時,曹德旺坦言:“雖然我捐了百把億,但現在還有百把億”。所以福耀在美國建廠,雇傭2000多名美國員工,屬于福耀正常操作範圍之内,曹德旺有這個實力。
那為什麼要在美國建廠。
嘴上說的是情懷,心裡算是生意,這是全世界資本家的慣用套路。說什麼輸出文化,這種額外目的聽聽就好了,福耀在美建廠的根本原因是因為玻璃運輸困難,下遊工廠必須靠近上遊企業才能節約成本,創造最大效益。
2011年,福耀拿下了通用的合同,但合同要求是福耀必須在2016年12月前在美國建立一個工廠,在這個基礎上福耀選擇在俄亥俄州代頓市建立福耀美國玻璃集團,俄亥俄政府向福耀承諾提供超過1000萬美元的撥款。
在紀錄片中,這一點并未直接說明,可能導演想在片頭強化福耀取代通用的深遠意義,塑造福耀作為代頓失業工人救世主的形象。
03
第二,紀錄片如何和曹德旺撞上?
紀錄片導演Steven Bogner,Julia Reichert之前拍攝了《最後一輛車:通用王國的破産》,提名了82屆奧斯卡最佳紀錄短片,但這部影片并沒有拍攝到通用高層,最後通用撤出這片廠區,福耀取而代之。Bogner通過俄亥俄招商局官員Kristi和曹德旺提出拍攝請求,曹德旺想着自己去和美國人宣傳福耀太難,那不如讓美國人通過自己國家的紀錄片來了解福耀,雙方一拍即合。
紀錄片團隊從2015年2月份開始,一直拍攝到2019年上半年,用1320個小時的素材剪成了110分鐘的成片。(網上大多流傳1200小時素材,這裡的1320小時來源于2019年新京報對于曹德旺的專訪曹德旺本人所說),期間曹德旺多次提出出錢購買版權主導影片的叙事,但因為紀錄片團隊想保持充分的創作自由,最終婉拒了福耀的請求。但曹德旺并沒有為此而拒絕拍攝,依然給予紀錄片團隊充分的拍攝自由。
所以《美國工廠》也算是《最後一輛車:通用王國的破産》的續集,兩位導演堅持數載,得償所願拿到奧斯卡小金人。
04
第三,奧巴馬和《美國工廠》的淵源
最初這部電影幾乎是Steven Bogner,Julia Reichert自費拍攝,後來得到影視公司Participant Media的投資才組成了完整的攝制團隊。
2019年《美國工廠》在聖丹斯電影節大放異彩,被奧巴馬夫婦投資的電影制作公司「 高地 」看中發行,所以奧巴馬并沒有如傳聞中直接參與影片的制作,隻參與了後期的宣發工作而已。
但百因必有果,我們得仔細想想奧觀海同志為什麼選擇投資《美國工廠》。
其一,看過影片之後你會發現,影片直觀講述了美國制造業的困境,影片在播出後直接引起了人們對川普制造業“回流美國“的質疑。所以你細品,奧觀海為什麼選擇了這部影片。
其二,俄亥俄州是美國總統大選的搖擺州,在2017年支持川普進行總統競選的州,也就是說現在俄亥俄州失業的那幫人也就是當時支持川普那幫人。你再細品,奧觀海都想幹點什麼。
05
第四,美國工會真的是工人的救世主嗎?
紀錄片中,曹德旺直接表示“工會進來,我關門不做了!”

《美國工廠》片段
顯然曹總這句話有裝逼恐吓的嫌疑。工會對于企業高效生産的破壞不言而喻。我查了很多資料,才知道不僅僅隻有福耀在排斥工會,美國資本家也不傻,很多公司都在與工會做各種各樣的抗争,甚至出現很多律師事務所,特殊機構為企業專門拆散工會提供服務。
紀錄片中講述福耀花了100多萬美元請「 勞資關系研究所 」來做抵制工會的事情,但并沒講中間福耀私下想付給工會70萬讓工會放棄進入福耀的細節。談崩後,「 勞資關系研究所 」才介入到事件當中。

《美國工廠》片段
美國工會内有很多問題,例如會員需要繳納固定的高額會費,工會内貪腐現象嚴重,也如影片中所強調,工會中存在讓壞工人偷懶,好工人受到不平等待遇的情況。
影片中還有沒拍到的是,其實在美國五家工廠中存在一個有工會的工廠——福耀在伊利諾伊州的浮法玻璃工廠,這個工廠存在美國鋼鐵工人工會USW。但這個工廠中員工待遇全面落後于俄亥俄的工廠,導演沒有把這個工廠放到片中可能有自己的考慮和創作意圖。(當然,也不排斥離家太遠不想去,笑~)
以工會與福耀之間的矛盾作為影片的主要沖突,導演用意頗深,其中必然包含來自導演本身的一些政治觀念。美國的工會制度雖然已經不符合時代發展,顯露出一些本身存在的問題,但是在一定意義上還是讓工人有了與資本談判的機會,如若工會不複存在,工人可能真的會成為待宰的羔羊。
這也是兩位導演在奧斯卡領獎時所強調的:“工人們的境遇越來越難,我們相信情況會變好,隻要全世界工人聯合起來。”
06
第五,片尾的安全事件沒有介紹完整,此處附上此次事件福耀公司内部處理的通告。(*有版本被删減掉該畫面)

《美國工廠》片段

福耀公司關于此次意外事故内部處理通告
07
我一直以來都在從事紀錄片的拍攝工作,所以太知道紀錄片拍攝時的不易,被攝者不願意被拍到自己不好的一面而拒絕拍攝的事情常有發生。反觀這部影片對曹德旺深刻的記錄,不得不敬佩攝制組的專業,也佩服曹德旺的自信和胸懷。

《美國工廠》片段
曹德旺在這部影片中資本家嘴臉一展無餘。一邊念叨鳥叫蛙鳴,一邊排放廢水污染環境;剛講人活着就是要幹活,轉頭機械化就裁掉四個員工,鏡頭沒留情面的公開了很多不能放在面子上談的事情。但即便如此,影片拍攝階段曹德旺也沒有幹擾紀錄片創作團隊的創作自由,還在奧斯卡獲獎後發視頻祝賀紀錄片團隊:“我知道您用自己的手法沒少批評我,但我還是很感謝你,我會很客觀的接受你的批評。”
做到這份上了,我不得不說:曹德旺的胸懷,牛逼!
電影最精彩的是影片快要結束的十分鐘,全篇表面在講的中美意識形态矛盾面對自動化流水作業時,失去了意義,矛盾開始由人與人上升到人與機器,自動化帶來的挑戰留給了觀衆足夠的想象空間,這是這部影片畫龍點睛之筆。

《美國工廠》片段
紀錄片神奇的地方就在于這是真實發生過的事情,這對于觀衆來講隻是一個故事,但在對故事中的人來講,是切身的感受。玻璃劃到手會疼,遭到解雇會彷徨無助,身價上百億也會在車裡靜靜地質疑自己到底是有功還是有罪之人。
我們把自己帶入故事,代入到這些人的身上,對于故事中産生的質疑都會順理成章得到解答。中國工人為了未來犧牲現在的生活,美國工人為了現在的生活堵上了未來,撿玻璃的工人有自己的艱難困處,玻璃大王曹德旺也有他的悔不當初,所有的事情不分對錯順理成章。
馬克思早就說過說:資本來到這個世界,從頭到腳,每一個毛孔都滴着血和肮髒的東西。我們不可回避我們都是資本世界的一部分,我們被社會進步推着走,誰也沒有辦法停下,導演号召全世界工人應該團結起來,殊不知全世界資本家早已聯合起來了。
這部紀錄片,我們去讨論中美意識形态差異也好,讨論階級對立也罷,每個人心目中都有自己的觀影體驗,期待聽到你的内心想法。
08
兩則新聞:
2020-01-30 由福耀集團董事長曹德旺發起設立的河仁慈善基金會宣布捐贈1億元人民币,專項用于支持湖北省(7000萬元)、福建省(3000萬元)抗擊(新型冠狀病毒)疫情。
2020-02-11 奧斯卡為福耀玻璃(600660)帶來了資金追捧。2月10日低開的福耀玻璃,上午10時許突然拉升翻紅,收報24.13元,漲1.26%,最新市值605億元。
參考文獻:
[1]王宇.獨家專訪曹德旺:美國的工會制度已經不适合制造業發展[N].新京報,2019-09-15
[2]福耀玻璃海外營收大幅增長:在美項目進入獲利提升期[N].澎湃新聞,2019-03-18
文 / @姚狗蛋
鐵鍬有話說(TQ1080p)
一個(新的)關注時事的影評公衆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