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美人心計》後半段的時候,很多人肯定都有這樣一個感覺。為啥窦漪房和劉恒如此聰慧的父母,卻生出劉啟和館陶這樣傻的孩子呢?當然,館陶和劉啟兩人并不傻,漢文帝劉啟還是一代明君呢。隻不過,跟他們的父親母親比起來,似乎要遜色一點。

...

主要原因在于,窦漪房對他們保護得太好了。

古人雲,富不過三代。第二代、第三代在第一代辛苦打下的“江山”裡幸福成長,他們因為沒有經曆過創業之痛,而第一代又不忍心他們去重走創業之路,于是,他們總是用語言告訴他們,這條路是彎路,不能走,那條路是彎路,不能走。可誰知,不走彎路,竟是最大的彎路。

館陶和劉啟生來就是最尊貴的長公主和太子,他們養尊處優,沒有遇到過什麼挫折,自然也就缺乏一些心計。

...

心計并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從經曆中不斷總結出來的。你再聰明,很多事也得經曆過才能了解。很多計謀,實踐了才知道行不行。

劇中劉盈之所以看問題更深刻、透徹,是因為他親曆過如意的事情,見識過母親殺伐決斷的作風,所以他對後宮的種種争鬥有清醒的認知,才能在一些事情上幫助漪房。

而窦漪房卻很少讓孩子去經曆這些事情。她設計陷害慎夫人,采取的是給自己親兒子劉啟下毒的手段,劉啟沒有吃那些食物,偏趕上出嫁回門的館陶吃了,結果中了毒。但是這件事,她卻沒有跟孩子們說過。以至于,後來栗妙人利用此事,挑撥館陶與窦漪房的關系。

...

劉啟在推薦人才的事情上出了纰漏,不能說劉啟就是識人不明,而是因為他缺乏經曆,才會那麼容易輕信别人。以為文章寫得好就是好,殊不知,下面的人想欺瞞上面,啥手段都會用的。

所以,劉恒才說,一定要讓劉啟去少陵園鍛煉鍛煉。

館陶和劉啟缺乏曆練,在他父親病重這件事上,展現得淋漓盡緻。

...

館陶受了栗妙人的挑唆,想着自己幫助弟弟登上皇位,就是有功之人,還幻想讓自己的女兒做皇後,所以決定設局。

...

可是她沒有想過對手是自己的母親,管理後宮多年,朝政上也頗有建樹,就以她三腳貓的功夫怎麼可能戰勝?

換位想想,母親在最困難的時候,自己卻聯合他人對付自己的母親,即便有些好處,那些人一定會向着自己嗎?哪有跟着自己的母親好?

周亞夫對窦漪房說,你這個人太傻。為啥呢?因為你把所有問題都自己扛了。劉恒病重,各方勢力蠢蠢欲動,召武兒回來,是為了鎮壓這些人,給太子登基鋪路。可憐的太子,不僅自己不會謀劃,反而還在這裡揣測母親的用意,是不是有點被保護得太過?

即便劉啟登基,窦漪房也并完全放手,還是把他當小孩子一樣看,這樣,他怎麼能迅速成長?

...

館陶就更不用說了,除了仗着自己是長公主,太子的嶽母,也沒有什麼能力。未來在阿嬌被困在金屋裡的時候,沒有幫助她解脫的能力。

這一切,都是因為她缺乏對後宮的認知。雖然她在後宮裡長大,但是她沒有真實經曆過那些後宮女人的痛苦和掙紮,所以才迫不及待,想把女兒送進去。

如果,她早知道那些險惡,一定會像窦漪房,讓自己的孩子遠離權力中心,獲得平穩、安定的一生。

有些東西,不是靠制止就能有效。因為人都有逆反心理,往往是越禁止,越叛逆。父母以為給孩子指點的是正途,沒想到,孩子卻偏偏喜歡走彎路。

很多認知,都是從實踐中得來。放手讓孩子走那些你認為的彎路,反而能讓他們學到更多。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我非常贊成的是《知否》中盛老太太的做法,愛孩子,不是要保護孩子,而是要讓他學會如何保護自己。

...

為了鍛煉明蘭,盛老太太讓她做了一段時間的管家,放手讓她去做,隻在一些時候,給予幫助和支持。

明蘭新婚,沉浸在二叔給予的美好生活裡,這個時候,老太太卻跟她說,有依靠,也不能依靠,一個女人一定要手裡有錢、下面有人,才能睡得安穩。

明蘭經曆了種種深宅大院的争鬥,才有了後面安穩的生活。

所以,做媽媽的,不要以為讓孩子避開自己踩過的坑就是萬事大吉。殊不知,有些才幹、有些真理,隻能從經曆中獲得。

你必須讓他走彎路,才能保證将來不走彎路。你必須讓他看透險惡,才能保證将來不懼險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