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不久之前大連的那個13歲男孩害死10歲小女孩的時候,關于這個男孩的最終結局就成了所有人都關切的問題。

目前最終處理的結果尚未見通報,人人都很擔心事情會真的如預料的那樣,隻是将這個企圖強奸最終變成殺人的男孩教養3年後就放歸社會。

...

鼠尾


網友例舉過過往案例,那些未滿14周歲卻犯下令人觸目驚心大案的少年們,經過法律的寬宥和包容後真的能夠悔改嗎?如果針對未成年人的處罰手段過于輕描淡寫不疼不癢,那麼這究竟是對未成年犯罪分子的保護?還是對未成年犯罪分子的錯誤誘導?

低廉的犯罪成本會不會成為那些蠢蠢欲動的少年惡念落實到現實的導火索?

但是換一個角度,單純将犯下情節特别惡劣的罪案的少年按照成年人來審判,真的能夠解決掉這個問題嗎?

...

2018年的一部英國短片也在思考這個問題,這似乎是個世界性的難題,人之初到底是性本善還是性本惡?

若是惡念不過是靈機一動,會否經過了懲罰會讓犯錯的年輕人從此真的牢記不可作惡?

若惡念本就根植于心中,懲罰到底要怎麼做才能扭轉他們心裡的惡?

短片展現的是1993年的詹姆斯布爾格謀殺案,與最近的案件一樣,這同樣是個令人痛心和震驚的案件。

1993年2月12日,兩個無所事事的少年跑去商場裡到處閑逛,他們倆看似是熊孩子的類型,在商場到處胡鬧玩耍、偷拿商店的物品,因為踩髒了麥當勞的座椅被服務員趕出去。

他們是10歲的喬納和羅伯特。

...

他們閑逛的時候看到站在肉鋪外等待母親結賬的2歲幼童詹姆斯,不知他們的動機是否是殘忍的,但是他們上前領走了這個孩子。

小孩似乎天生對小孩會有親近感,2歲的詹姆斯就這樣懵懵懂懂被這兩個大男孩領走。

他們三個人一路經過了很多地方,後來的調查中出現了三十多個目擊證人證實看到他們。

...

可是這些成年人最終都沒能成為阻攔這一樁悲劇的英雄,畢竟沒有人會想到兩個10歲的孩子會做出特别出格的事情。

發現詹姆斯失蹤後他的母親報了案,警方當時就調取了監控,監控上喬納和羅伯特的截圖被貼在尋人海報上貼滿了大街小巷。

2月14日,本該是慶祝愛情和浪漫的日子,詹姆斯的父母卻得到了噩耗。

2歲的詹姆斯的屍體被找到,屍體慘不忍睹,警方發布了嫌疑人信息征集令。

...

而短片的開端也是從這裡開始,在嫌疑人征集的階段,羅伯特的母親主動聯系了警方,因為她發現了自己兒子的鞋上有血迹,衣服上有和屍體一樣顔色的藍色油漆。

兩位小嫌犯很快就被警方帶到了審訊室,針對兩個孩子的審問進行了3天共20輪。

...

...

最初二人否認去過商場,但是當警察給他們看監控視頻的時候,他們似乎才第一次知道監控視頻這種東西。

幼稚的罪犯不斷故作鎮靜,用哭鬧眼淚和謊言不斷的拒絕着。

他們後來承認帶走了詹姆斯,卻又不斷表示隻是把孩子扔在半路。

然後随着警方不斷提及30多位目擊證人的證詞,他們隻好一步步後退,最終哭哭啼啼的喬納率先承認自己殺了詹姆斯,但是卻把所有事情推到了羅伯特的頭上。

而強硬的羅伯特也是再三咬定自己沒有動手,都是喬納把詹姆斯弄死的。

...

...

...

詹姆斯的屍體上一共發現了42個生前造成的傷痕,都不是緻命傷,兩個孩子用投擲磚塊、重物敲擊頭部、逼迫吞電池、拳打腳踢等方式慢慢折磨死了他。

關于本案還要一些細節被秘而不宣,但是短片讓這些細節稍顯端倪,那就是詹姆斯很可能也遭受了性侵。

羅伯特因為對着詹姆斯做出了殘忍的舉動,導緻自己都出現了PTSD的症狀。

最終,兩位小嫌犯被當做成年人接受了審判,并被判處8年監禁。

關于刑期,當時因為案件非常惡劣,衛報征集了民衆情願簽名交給了内務大臣,将刑期延長到了15年,但是不久就因為歐洲人權法庭的介入,又改回了8年。

這兩位小嫌犯被稱作“20世紀年齡最小的謀殺犯”。

...

2001年二人獲釋,2018年,喬納因為收藏大量兒童色情片被再次收押。羅伯特卻因為在監獄中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出獄後成為了白領階級。

為了保障兩位小嫌犯的人權,關押他們期間總共為他們花費了250萬英鎊,他們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出獄後政府給予他們全新的身份保障他們的人身安全。

民衆為此又感到了不滿,将納稅人的收入花費在連個謀殺犯的身上這件事讓大家怨聲載道,而喬納出獄後種種劣行也讓大家覺得他并未被教育好。

...

是否要以審判成年人的方式審判犯下惡劣案件的未成年人?監禁未成年人的同時是否需要考慮為他們提供與外界能夠共通的教育保障他們的教育權?将公共收入大量花費在被監禁的未成年人身上卻并不是那些沒有犯錯的低收入孩子身上是否合适?

一個問題的複雜之處,就在于的确很難找到完美的解決之法。

就如同《羁押》這部短片一樣,當這部短片入選2019年奧斯卡最佳真人短片提名的時候,詹姆斯的父親表示希望這部片能夠撤下,因為在他看來,沒有任何必要将兩個謀殺犯拍得這麼充滿人性滿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