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像射箭,夢想就像箭靶子,如果連箭靶子也找不到的話,你每天拉弓有什麼意義?”

“兒子對不起,我也是第一次學着當爸爸。”

“爸爸對不起,我也是第一次學着當兒子。”

本以為是部喜劇,卻數次淚目。這是我跟女兒一起看電影以來,最有意義的電影。

...

來自網絡

電影的主線是圍繞父親對孩子的教育展開。另外兩條線中,一條線是兒子馬飛在太空遭遇的困難,另外一條是父親馬皓文遭遇的重大冤案。三條線交叉浮現,最終在影片結尾彙聚。當在片尾兒子真正理解了父親,說出“爸爸對不起,我也是第一次學着當兒子”時,我淚目了。直到那一刻,老馬的教育才是成功的。

影片的看點很多,選幾個印象深刻的場景來說說感受。

(一)父子諒解

馬皓文入獄之後,馬飛受到了同齡人長期的欺負,心中的委屈都化為對父親的不滿。當看到出獄後的父親,這種情緒自然得到了充分的發洩。作為父親,缺席了孩子成長最重要的七年,自然心如刀割,任由孩子捶打。當父子抱在一起的時候,孩子得到了遲到的父愛,父親得到了孩子的諒解。

同樣作為一個父親,我不願缺席孩子任何一個成長的瞬間。如果這麼長的時間不能陪伴孩子,我簡直不能想象我會痛苦成什麼樣子。

(二)夢想與箭靶

“人生就像射箭,夢想就像箭靶子,如果連箭靶子也找不到的話,你每天拉弓有什麼意義?”

這句話在影片中至少出現了兩次。第一次是馬飛在記者招待會上說出來的,第二次是老馬引導孩子樹立學習觀念的時候說出來的。

就在高考剛剛結束的時候,有多少人真正理解這句話,又有多少人會真正地去踐行這樣的理念呢?我想,一定有,也一定很少。

...

當我們摔碎孩子的玩具的時候,可能也摔碎了一個孩子的夢想。

女兒上小學四年級,期末考試語文考得不好。有天她問我,爸,我語文不好,我就考理科吧?!我當時很吃驚,她為什麼有這樣的想法。她的思想很單純,把一次考試當成了對自己的鑒定結論。我說,将來考大學學什麼專業,取決于你想做什麼工作,你喜歡做什麼樣的工作。為了去做喜歡做的事情,把語文學好不是什麼難事的。

看到老馬跟兒子說這話的時候,我和女兒相視一笑,我說,看,老馬跟我是一樣的想法。

(三)成長

參觀完航展後,在返程的大巴車上,看到熟睡的老馬,小馬有一段獨白。看到疲憊的父親,小馬意識到,父親其實也需要别人的照顧。當他拿起碗面去沖開水的那一刻,他成長了。一個孩子不但知道向父母索取愛,也認識到向父母回報愛。那一刻,我的心被觸動了。

有什麼比得到子女回饋的愛更加讓人欣慰的呢?!孩子,我期待你快快長大。

...

來自網絡

(四)道歉

馬飛成為宇航員,為了避免老馬産生負面新聞,馬飛讓老馬放棄申訴。那一刻,老馬意識到自己的教育還是失敗了。女兒問我為什麼老馬說他的教育徹底失敗了?父母對于孩子的教育,首先應該是道德品質的教育。我說,我希望你成為一個正直誠實的人,能夠分辨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并且知道如何去應對。然而馬飛的言行,不是老馬所希望看到的。在寒冷的夜晚,老馬蹒跚離去的背影讓人心疼。

當馬飛真正理解了父親,并用自己的行動證明了自己之後,他終于可以坦然地面對父親,并親口說出那句話“爸爸對不起,我也是第一次學着當兒子”。天下哪個父母會不原諒這樣的孩子呢?!

...

為人父母後方知父母心。

當你在注視着孩子成長的身影時,可曾感受到,背後來自父母的、溫暖的眼光呢?!


後記:

電影中有一點超出了我的接受範圍,就是美麗又正直的小高班主任嫁給了老馬。似乎過于牽強一些。就像好萊塢的很多影片一樣,男主女主最後都要吻在一起,不管是不是邏輯合理。不過,這也算是對老馬的補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