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綠皮書,是我看過的一部很有質感的影片。喜歡美國六十年代的社會面貌。當然這是從審美角度涉及,綠色的門,藍色的汽車,狂歡的俱樂部,格調的家庭氛圍,典雅舒适的家庭主婦。西裝革履的男人...廣袤的自然風光...種種畫面都美得經久不衰。

...

圖片發自簡書App


托尼是個自由不羁的中年人。第一印象貌不驚人,甚至記不住這個主角的臉。隻感覺是個典型的美國男人。但随着劇情的推進,其主角魅力慢慢彰顯。。"你知道,世界确實很複雜"。但每個人每天隻有單純的24小時,他又是個很單純的美國男人,單純的對待自己的工作。在與妻子分别後像個初戀男孩一般認認真真的給她寫信。他說:“我父親經常教導我說,工作要全力以赴,

工作就工作

大笑就大笑

吃東西就當吃最後一頓。"他心直口快的,又善于處理人際關系。他圓滑又率真,這個早已過了三十而立的男人沒什麼錢,還在為生計身不由己。但又好像活得肆意潇灑,過得酣暢淋漓。

...

圖片發自簡書App


也許,我們不必把人心想得過于複雜。既然什麼都是假的,又何必追究是否在假裝真的。客觀來說,每個人都有好有壞。所以電影中的主角才顯得更加栩栩如生,有血有肉。

他這樣一個孤單平凡的人接受了一份不同尋常的神秘工作,面臨一份新的挑戰,于是開始了一段戲劇化的人生。其實平平凡凡與轟轟烈烈之間的差距不止是命運安排。而在于一個人所作出的選擇。是選擇抓住,還是放手。你知道,前者并不輕松。。平凡是最不艱難的選擇。你隻需坐在那裡繼續重複昨日的生活就夠了。但總有人恍然驚醒,其實他可以選擇走出去,換種生活方式遇見那個未知的充滿好奇心的自己。于是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拓展了心靈的邊界,明白了自己所處的環境是多麼狹隘。自己隻是被社會制度,某種僵化的觀念所統治。就那樣麻木而精明的活着。但,你所看見的隻是看法而非事實。你所聽到的隻是觀點,而非真相。

...

圖片發自簡書App


人和人之間相互影響。兩種價值觀的碰撞綻放出奇妙的火花,但彼此都保有自我,又單純善良。在這裡,天才不一定同時具有完美人格。一事無成的男人同樣擁有有趣的靈魂。黑人與白人,富人與窮人,互相羨慕互相厭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世界。但“我有許多問題,解決不了的問題”。這并不是說,我得到了财富,名望,,就能消除的,它始終在我心裡,隻有我自己能夠拯救自己。一個人如果在這世界上不能享有和别人平等的權利,他怎麼可能快樂。終究是在乎的太多了,對這個世界要求太多了。但這有什麼不對,生而為人,我對我脆弱不堪一擊的人性坦誠相待。人和畜牲不一樣的是人有自尊,所以不可能做到無動于衷。他想要的并不多,隻是平等與尊重。不是高高在上,衆人頂禮膜拜。

和别人不一樣,開始時需要勇氣,後來需要底氣。最初源于心态,最後源于能耐。

雪利博士第一印象是個瘦弱溫馴的黑人。他彬彬有禮,待人寬厚。在心理學和聲樂學上都取得出色的成就。但他卻解決不了自己内心的困惑,盡管才華橫溢,聲名鵲起。可因為時代的傲慢與偏見依然得不到尊重。他不像黑人,也不像白人。他是男人,喜歡的也是男人。所以,他是誰。他在自己所處的時代找不到歸屬感。于是他孤獨,憂郁。像活在套子裡的孤魂野鬼。。他隐忍,儒雅,平靜。得到了什麼,也失去了什麼。托尼就是那個直抒胸臆的火焰,有些粗俗,意氣用事。但他開門見山,讓情緒自然流淌。

...

圖片發自簡書App


事物總有正反兩面。有文化就多了些做作少了些純真。沒文化就多了些真實少了些深度。“世界上孤獨的人都害怕邁出第一步”

人分三六九等,是得體知分寸。還是 人人平等是真誠和正直。

每當影片鋼琴聲響起,那發自靈魂的脍炙人口的旋律令人汗毛一束。人在做自己專業的事情時整個會發光。那燈光下飛舞的手指,雀躍着的光秃秃的身影像一個黑色精靈,後面的大提琴伴奏好像精靈的翅膀,揮釋出孤魂野鬼般的惆怅與徹徹底底的自由。整個畫面和聲音都是一種高貴的質感,優雅的藝術。同事令我印象深刻的畫面是托尼舉着酒杯在舞台下黑暗的角落欣賞雪利博士的彈奏。那種支持理解與崇拜的眼神,無論是欣賞者與被欣賞者都有自己的味道,都來自一種于心靈的魅力。

...

圖片發自簡書App


他們堅持自我,互相學習又互相救贖。雪利是個懂得一套禮儀規範的紳士。卻在生活中少了點在陽光下釋放天性的自由。托尼是個随性自我的真實火焰,不在意這個社會的一套虛僞規則。卻從雪利那裡學到了以約束為前提的自由。于是,托尼看見了在車上用手指吃炸雞的雪利。雪利看見了更有道德底線的托尼。

有人從粗俗變得文明,而有人從文明的桎梏中解脫重獲自由。

願我們在光天化日之下盡情奔跑,願我們保持清醒,平等享有自己的權利。

...

圖片發自簡書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