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開頭有一幕,男主人公托尼将妻子招待過兩個黑人工人的杯子,扔進垃圾桶,妻子回來發現了,但也隻得歎一口氣,将杯子拿起來清洗。這是托尼生活的世界。妻子就像生活中的中立者,沒有嚴重的歧視,卻對畸形的世界無可奈何。

可是,托尼的生活愈發窘迫,他原本在一家夜總會做侍者,卻沒想到夜總會因故停業。于是有了托尼跟人下賭注,看誰能吃更多熱狗的一幕。但是僅僅如此,這個吊兒郎當的小混混根本不夠錢去付房租和食品的費用。
這時托尼經人介紹獲得了一個回報豐厚的工作,做唐•謝利博士南部巡回演出的司機。托尼需要錢,所以最後他的猶豫向生活的壓力低頭了。可是即便如此,為謝利博士這個黑人打工,種族歧視的托尼打心裡不屑,隻當作生活的一種權宜之計。

可是托尼對黑人愚笨,粗魯下三濫的固有印象,在文明安靜、博學多才的謝利博士身上,找不到任何蹤迹。一路上,托尼聽着謝利博士精彩的演奏,内心升起對謝利博士的贊歎。他在寫給妻子的信裡提及謝利博士:我覺得他是一個天才,每當我在車的後視鏡看他,會發現她經常一個人默默思考,我想天才就是像他這個樣子的吧!

托尼為謝利博士解決路上出現的麻煩,犀利博士幫助托尼修改寫給妻子的情書。如果不看這個世界對人種的黑白之分,兩人隻是純粹的朋友,沒有所謂的種族歧視。然而,不管你看與不看,這個世界依然在那,我們就生活在其中。

随着相識加深,托尼漸漸了解到謝利博士在南部所作的這場公益性巡回演出的目的,以及謝利博士的苦悶——根植在世人心中的黑白之别與黑人生存的艱難現狀。

在路上,托尼還意外的發現謝利博士是一個同性戀者,但是托尼用同理心,包容了謝裡博士的不同。
電影的真正高潮是在一個雨夜,兩人駕車時遇到同樣有着種族歧視的警察。事實上,有着種族歧視的,并不隻有警察,而是一整個城市。警察指着公路上一個牌子上寫的:天黑不許黑人駐留。勒令兩人停車,托尼不滿滿警察的做法,與其發生了沖突,于是兩人被逮捕。

不得已之下,謝利博士隻能打了一個電話給認識的高層,然後有了下面經典的對話。電影在這裡有一個很大的彩蛋,這個高層就是時任總統的肯尼迪的親弟弟。兩人在雨夜的争吵也将電影推向了高潮。

根深蒂固的種族歧視,僅憑謝利利博士的幾場南部巡回演出,當然難以撼動。旅途以托尼的歧視開始,以其他人的歧視結束。但是當他們再一次面對酒店經理的歧視時,托尼和謝利博士選擇了反抗。兩人一同離去,在一家著名的酒吧痛快地玩了起來。
旅途就要結束,正是聖誕節前夕,大雪紛飛,兩人駕車一同歸去。系裡博士将托尼送到樓下,沒有接受托尼的邀請離去。
在影片最後,謝利博士,終于放下了心中的芥蒂,勇敢的敲開了托尼的家門。犀利博士受到托尼家人與朋友的熱烈歡迎。

這一幕的溫馨告訴我們一個亘古不變的真理:也許人與人之間有膚色之别,但我們同樣有着一顆人類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