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開始想看《綠皮書》 ,純粹是因為電影中的公路旅行元素,看過之後才發現,公路旅行隻是小插曲,一段跨越種族、階級的友誼才是最值得被歌頌的。

       電影以60年代的美國為背景,講述了一個意裔美國人托尼,被頂級鋼琴家唐�雪利聘用為司機,兩個人一路南下,從陌生人成為忘年之交的故事。


       60年代的美國,種族歧視根深蒂固,尤其是美國南部,多州在交通、住宿、餐飲等方面對黑人有諸多的歧視性政策,而且是合法的歧視。在電影的開始,托尼本身也對黑人表現出了嚴重的歧視,他把黑人用過的杯子丢進垃圾桶;第一次面試時,得知主人是黑人,便拒絕了,盡管報酬很誘惑。《綠皮書》為這樣的歧視而誕生,它全稱為《黑人駕駛者綠皮書》,書裡詳細标注哪些旅社、酒吧、加油站是“黑人允許”,幫助黑人同胞們規避風險。

       富人可以花費高額酬金聘任自己信任的員工,而窮人沒有選擇的權利。為了豐厚的回報,托尼最終接受了司機兼保镖的工作,并被給予了一本《綠皮書》。


       除了膚色差異,兩個人的文化背景和家庭也存在天壤之别。

       一個是從小就跟着母親學鋼琴的天才,坐擁音樂、心理學、宗教藝術博士學位的人類精英;一個是沒什麼文化、寫家書都費勁、可以為了50美金而吃下26根熱狗的保镖。

       唐在白宮彈過鋼琴,常常受邀為上流階級的聚會演奏,但他作為黑人,從未被真正認可。富人們隻是把他當做炫耀的工具。除了不被社會接受,電影中,唐與家人的關系也很疏遠,唐的整個人生就像一場寂寞的獨奏。托尼則不同,雖然财務緊張,一家人卻生活得其樂融融,圍在一起吃飯。“他們沒有選擇進場的權利”,但“不管做什麼,都做到極緻,上班就認真工作,笑就盡情大笑,吃東西時就像是最後一餐那樣去享受”。

       人生就是這樣,難兩全,或者物質貧瘠,或者感情荒蕪。


       這樣的兩個人在一起,注定是矛盾與笑料共存的。

       即使托尼對唐存在深度偏見,但巡演途中第一次欣賞唐的演奏,便被深深吸引,他開始有點樂意為一個如此高雅的鋼琴家服務。一路上,唐遇到了很多麻煩,托尼以暴力、以勇氣都逐一解決了。托尼是有街頭智慧的,但這樣的智慧還不夠周全,他會因為一時沖動向警察揮拳頭,導緻兩人被帶進監獄。

       托尼幫助唐解決生存問題,而唐在引導托尼過更優雅的生活。他幫助托尼寫出優美的情書,讓妻子的朋友們都羨慕。唐也被托尼身上自由歡樂的本性感染,和托尼一起在車裡吃手扒雞,而不再關心是否會弄髒了膝蓋上的毛毯。甚至,為了讓托尼能遵守與妻子的約定,趕在聖誕節前回家,唐在暴風雪中開車将疲憊的托尼送到家。

       影片的最後,就在托尼因為和唐的分别而無法享受家庭聖誕歡樂時,唐出現在家門口……至此,兩人之間的關系已不隻是老闆與司機,也不隻是旅行路上的夥伴。


       汽車穿越公路,愛荷華州的美麗平原盡收眼底,但誰又知道平原背後有着怎樣的積雪,而這樣的冰冷又該如何融化?

      《綠皮書》上沒有答案,但《綠皮書》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