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自百度圖片
前天(6月28日-這篇文章中斷了很多天後才繼續寫完的,大家莫笑哈)突然覺得好像有陣子沒去看電影了,就看了下當前上映的電影,最近熱映系列除了讓大家一緻感懷的《千與千尋》之外,還有美國大片系列《蜘蛛俠》。
《千與千尋》不記得是什麼時間看過,劇情還是一樣,這一次便讓我失了興緻。
除了這兩部比較熱門外,注意到了一部不是什麼經典系列或者美國大片系列評分達到9.4/9.6的電影——《絕殺慕尼黑》,我想不怎麼關注籃球或籃球史上的一些曆史事件的話,光是看名字應該也是想不到這部劇的内容吧(我個人還是打過一陣子籃球的)。
簡單的看了劇情就定了票,看完之後第一反應就感覺這一定是根據真實事件改拍的,回家後查了才知道确實是真實事件翻拍。
其實原定是想周六就去看,可惜周六晚看完話劇太晚了,加上恰巧又遇到公司周日臨時調休需要上班當時最終還是放棄了訂票。
昨天(6月29日)突然覺得還是很想去看,中午吃飯的時候便定了票。可能熱度知名度都偏低場次較少又都不是很好的時間點,最終綜合距離及時間定了30日晚上8點半的場次,看完晚上10點了想着晚點就晚點吧(結果後來的一周内每天晚上都晚睡了)。
(7月11日接着寫)...
整部片從開場開始劇情、節奏還是蠻緊湊的。開場是主角和帶着家人在打球,就透露出了主角的小孩需要錢和去美國治病,這條線路貫穿着整個劇情。
上次寫的時候後來中斷了,現在續寫簡直都有點想不起來了,哈哈。
劇情主要還是圍繞幾個關鍵性人物展開:
教練(主角)— 加蘭任謝爾蓋·别洛夫— 球隊裡的關鍵性人物,可以說是扣闆殺手。上場絕對拿分。亞曆山大·别洛夫(薩沙)— 身患類似心髒病之類的重病極其罕見的一種病,但是因為熱愛籃球隐瞞病情。詹姆斯·托拉斯— 一開始其實有點沒搞清楚他到底在做什麼,他走私的目的是什麼。劇情的最後他差點離隊去更好的球隊,是有點懂了。
說句實話,看了這部劇才算真正的接觸到俄羅斯電影,發現俄羅斯的人長得都還是蠻帥的哦!事後去查上面列出來這幾位主角(都是帥哥),但是奇怪的是參演的劇不知道為什麼都是沒幾部的,列出來的主要參演的影視劇也就是寫了《絕殺慕尼黑》或許是列的不全或者是其他參演的也都是一些不出門的劇的原因。
但我猜估計也與整體俄羅斯大環境有關,是不是影視業沒有很突出呢?在國際上沒什麼地位。就我一個普通人的視角來看,他們的外在條件等來看參演歐美大片也是沒什麼問題呀,反正吧都是“外國人”size等也都跟的上。哈哈,此段純屬瞎唠。
回到劇情本身,故事背景發生在美國隊保持36年世界杯連勝紀錄的大環境下。俄羅斯團隊要打破這個局面,所有的人都認為這是絕對不可能的事。一開始隻有主角堅信不試試怎麼知道,這句話也是他第一次在召開新聞發布會的時候說出來的,當時所有的人都被吓壞了。因為這不單單簡單的是一個球隊的事,關系着國家隊關系着整個國家。說了這樣的“大話”後,如果失敗會怎樣?沒有人敢想結果。
(不論想赢是出于對籃球的熱愛的本身,還是赢了這場比賽他的兒子才能獲得去國外醫治的可能)他都想赢!
就是在這樣的一個背景下開始了這場精彩絕倫的電影,電影未曾過多的講述加蘭任接管團隊後與球員的磨合,而鏡頭是直接切入一場接着一場的比賽中。通過在這個過程中“遇到的事”他的一些做法來讓大家感受到他與他的團隊在走近中,比如:當亞曆山大·别洛夫(薩沙)的病情再也隐藏不住時,倒在了比賽場上,他用要醫治兒子的費用為他墊付了費用。此處不是我動容的情節,動容的是他對薩沙說的話,命令他每天必須看書然後他每天來看他的時候必須給他講故事情節。
這部電影的情節給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點是:在他們一場比賽即将開始前,在高強度的訓練之後第二天還需要趕飛機去參加比賽的情況下。加蘭任來到訓練場,看到謝爾蓋·别洛夫還在背着沙袋繼續訓練,而他的腿經常會疼的無法自拔,最重要的是當他拿下沙袋走了的時候加蘭任試着提那個沙袋幾乎是提不動的。當時我就在想,終于找到為何他厲害的原因了。排除自身條件或者說現有的條件外,再優秀的人還是比其他人要付出更多的努力這點真的讓我很欽佩!
故事的結尾,就是在各種困難重重的情況下,最終在比賽結尾重新計算3次,最後3秒的時候他們做到了打破了美國36年來一直獨攬第一名的位置的紀錄。非常具有意義!
不論你是不是一個籃球熱愛者,都推薦你去看看每個人被觸動的點可能都是不一樣的,在我看來真的是一部不錯的片子。
最後我還有個疑問,在國家隊裡如果患了重病教練知道了但是沒有上報還讓繼續參賽,這樣不算違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