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終結者:黑暗命運》

《終結者》系列可以可以說是年代久遠,但又是非常火,非常熱,非常吸引人的好IP,從1984年到2019,一直都在給觀衆制造驚喜和真知灼見,關于未來,關于那些失控的智能機器人,帶來震撼的同時也帶來了反思。

如今觀看了《終結者:黑暗命運》,我不但被裡面的劇情所吸引,被畫面的炫酷與逼真吸引,更重要的,還是被一個擁有人類情感,擁有自主意識的機器人他所擁有的真情實感打動。

他就是T800,名叫卡爾(阿諾·施瓦辛格飾演)的終結者。一個為了贖罪,為了這個世界的和平,為了人類能夠避免被新的液态金屬終結者統治,跟随葛蕾絲(麥肯茲·戴維斯飾)、莎拉·康納(琳達·漢密爾頓飾)一起保護丹妮·拉莫斯(娜塔利娅·雷耶斯飾),一起将REV-9給消滅了,自己也葬送了生命。

...

卡爾與莎拉

電影裡,從他選擇了離開了自己的家人,放棄了自己的黑色墨鏡那一刻開始,他就越發顯得充滿了人的“意味”,血肉也逐漸豐滿起來,強烈的使命感和決心,使他成為了一個真正的“人類”。

在此之間,卡爾他和莎拉之間的恩怨也逐步被化解,莎拉的殺子之痛,也逐步得到緩和,不再對卡爾充滿敵意,兩個人還得不時聯手,對抗實力超強的REV-90,默契,也漸漸的提升。

他讓我想起了《銀翼殺手2》裡面的複制人K(瑞恩·高斯林 Ryan Gosling 飾),一個擁有了自我意識,開始尋找自我身份的複制人。他的存在,其實是一種悲傷的存在主義,因為内心裡,他充滿了希望,但希望并沒有給他帶來所謂的正确,他以為自己是特别的,相信自己是特别,最後卻發現自己原來并沒有什麼特别。

執着也好,不執着也罷,在探索自己的途中,遇見了很多不可思議的事情,也知道了不可改變的命運,出生于什麼樣子,存在,是否有得選擇?慢慢地,他也放下了,接受了,那屬于自己的命運。

“沒有靈魂也挺好的。”

畢竟,奉獻、守護、執着、愛意,通通都可以以自己内心的想法來實現,相信着,存在即是意義,相信着自己,哪怕事與願違,哪怕這個世界是肮髒的,可怖的,堅持了自己,就可以了無心願,就算最後做不成了人類那又如何?

...

三大女主,酷!

像第一季的《銀翼殺手》那個複制人洛伊,離開世間時說的,“我曾見識過你們難以置信的事物……戰艦群在獵戶座的上沿熊熊燃燒。我目睹了C射線在湯豪舍之門外的黑暗中綻放閃耀。這些時刻……終将全流逝在時間的洪流裡,就像在雨中的淚水。”

什麼東西都會消逝,什麼樣的人,不管好的壞的,厲害的不厲害的,時間到了,最終還是會在這世間消失得無影無蹤。就算你不承認,也不可以改變事實的殘酷,就算你的夢想是成為一個人類,就算你想要統治全世界,全宇宙,不管夢想有沒有達成,你,依然不可能長存于世間,總有消失的一天。

所以我敬佩卡爾,也惋惜卡爾的犧牲,原本他隻是一個被研發出來的殺人機器,他的使命就是去将約翰殺死,不管天網還存不存在,他的使命是不會改變的。

可當他完成使命之後,他才恍然大悟,其實自己不應該成為一個被受控制的殺人機器,他也才漸漸的改變,嘗試着,學着去做人類,嘗試着去聯系莎拉,意圖通過她,來保護其他的人,其他的“被害者”。

...

卡爾與REV-90

海德格爾曾經有過一個預言說,在技術時代,人類處于一個被抛在世的狀态。我不知道現實是否是這樣的,畢竟我們的智能AI還沒有達到電影裡那種水平,但确實,在人工智能的不斷發展之下,人類确實越來越顯得孤獨,越來越顯得價值感低下。

很多東西都可以被人工智能取代,也造成了那種沒感情的“冷感”越來越強,可是,如果人工智能存在溫度,如果人工智能存在着感情,那這個世界是不是又會不一樣呢?這個世界是不是又會更加的溫暖呢?

在未知的未來裡,我們暫時無法知曉最終的結局,“恐怖谷效應”也在很多人的心裡産生,但是,倘若,未來存在着像卡爾這樣擁有自主意識,擁有使命感的機器人,以保護人類,與人類共存為生命存在的價值觀的機器人話,又有何不可?

還是得執着的去相信,這世間,并不炎涼,這世間,溫暖還是會存在的,而人工智能服務于人類的同時,它們也會創造溫暖,創造滿足感和使命感,它們的存在,是來給人類幫助的,而不是制造混亂與威脅的。

這就是卡爾帶給我的溫暖,也是《終結者:黑暗命運》帶給我的溫暖。

...

T–800

...

帥啊!

...

攻?受?